Cell子刊:激活髓外造血的免疫細胞
日期:2013-05-21 14:26:44
病毒感染會在骨髓以外的區域引發血細胞生成,例如肝臟、脾臟或皮膚。德國慕尼黑大學LMU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在骨髓外發生的造血作用是由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激活的,文章發表在Cell旗下的Cell Host and Microbe雜志上。
免疫系統正常功能需要均衡的造血作用。在胎兒發育過程中,造血作用主要發生在肝臟和脾臟,此后這一功能被委派給骨髓。在人的一生中,骨髓是正常情況下唯一的血細胞來源。不過,特定病毒的感染能夠在骨髓以外的區域重新激活造血作用,人們將這一過程稱為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巨細胞病毒CMV是引發髓外造血的著名因素,它屬于皰疹病毒家族,廣泛分布在人群中,會使免疫系統不健全的人患上嚴重疾病。慕尼黑大學Ulrich Koszinowski教授領導的團隊,對巨細胞病毒CMV進行了研究,解析了這種病毒引發髓外造血的機制。
“皰疹病毒的特異性很高,”文章的第一作者Dr. Stefan Jordan解釋道。“為了在動物模型中研究髓外造血現象,我們只能選擇感染小鼠的CMV病毒。”感染鼠類的CMV主要在脾臟誘發髓外造血。
這項研究意外發現了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與造血作用的關聯。NK細胞是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一線防御,在抵御CMV感染時有重要作用。這種免疫細胞能夠識別和消滅被CMV感染的細胞,還會合成和分泌信號分子,召集其他類型的免疫細胞共同對病原體發動攻擊。
“NK細胞找到并摧毀被感染細胞的能力,是引發造血作用的決定性因素,”Jordan說。研究顯示,機體對CMV感染做出應答而引發的炎癥反應,啟動了髓外造血程序。當病毒進行復制并傳播到其他細胞時,就會抑制髓外造血。“在脾臟發生的髓外造血,依賴于NK細胞通過有效清除被感染細胞阻止病毒傳播的能力。”Jordan解釋道。
研究人員指出,髓外造血本身可以說就是一種抗病毒反應,這將為新藥研發帶來新的啟示。對髓外造血的觸發機制進行有針對性的刺激,可以幫助機體對抗病毒感染。此外,在免疫系統過于活躍的情況下,脾臟會變得過大以至于要進行手術切除。“這時,了解CMV抑制髓外造血的機制就很有意義。人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藥物防止脾臟破裂,避免危及生命的內出血,”Jordan concludes總結道。
上一篇: Science重要論文:節律調控有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