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Cell文章揭示轉錄的奧秘
日期:2013-05-13 09:12:31
來自武漢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SR蛋白與7SK和啟動子相關新生(Nascent )RNA協同作用,促進了轉錄過程中停頓的聚合酶釋放。這一研究發現為闡明真核基因中的轉錄調控機制,深入了解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9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特聘教授傅向東(Xiang-Dong Fu),其現任職于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細胞和分子醫學系。他在美國曾獲得兩項專利,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級期刊上的論文有10余篇。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領域有較深造詣,在生命科學界傅向東因發現SR家族的剪接因子和一個新的激酶家族而為眾人矚目。
RNA聚合酶II(Pol II)是三大RNA聚合酶之一,存在于基因轉錄裝置的核心位置,編碼蛋白質基因的轉錄受到RNA聚合酶的調控。RNA聚合酶解開DNA雙鏈,沿著一條鏈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它們一邊“解讀”DNA鏈上的核苷,一邊合成一條相應的RNA鏈。由Pol II合成的RNA就是信使RNA(mRNA),它們將合成蛋白質的指令傳給核糖體。
過往的研究證實,在果蠅和許多哺乳動物的多個基因進行轉錄時,RNAPII往往會在啟動子附近的某些特定區域發生停頓。這種停頓往往是發生在RNAPII復合體形成和轉錄起始之后。而這個轉錄早期延伸的時期也是許多基因調控手段發生效用的時期,在基因調控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轉錄延長促進因子b(Positive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 b, P-TEFb)是一個幫助RNAPII轉錄復合物從停頓位點釋放的具有激酶活性的重要輔助因子。通常情況下,P-TEFb被束縛于7SK snRNP復合體以中一種非活化狀態存在,當其解離出來時才能激活轉錄。然而目前對于P-TEFb是如何在轉錄激活過程中從7SK snRNP復合體轉換到RNAP II的機制仍不是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7SK snRNP復合體的組成元件SRSF2(又稱作SC35,SR剪接因子)積聚在了基因的啟動子上,在轉錄停頓釋放中發揮了直接的作用。他們證實通過SRSF2結合轉錄起始位點(TSS)附近的新生RNA,SRSF2以一種RNA依賴性的方式,介導了P-TEFb從7SK snRNP復合體中釋放出來,并激活了轉錄。
這些新研究發現揭示了SR蛋白一個意外的功能,在基因激活過程中對啟動子近端的新生RNA起作用,這與HIV Tat/TAR激活細胞基因的機制相類似。
上一篇: 中科院Cell發表表觀遺傳突破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