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內發現一種糖尿病抑制激素
日期:2013-05-08 09:46:44
據報道,美國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在老鼠肝臟內新發現一種激素,能刺激胰腺中胰島素分泌細胞的生長,并且人體肝臟內也存在這種激素,新發現將有助于為糖尿病找到新療法。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雜志上。
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聯合所長道格拉斯·梅爾頓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結合胰島素受體的肽,誘導出老鼠體內的抗胰島素性,從而鑒定出了這種名為β親菌素的激素。這種激素會導致老鼠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腺β細胞的激增。研究人員接著尋找那些表現出活性增加的基因,最終瞄準了一個能同β親菌素生成相關聯的細菌。
進一步的實驗表明,注射了β親菌素的8周齡老鼠,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腺β細胞平均增加了17倍。梅爾頓說:“很難得發現一種新激素,而且,它還如此特別,只對β細胞起作用,而且威力強大。”
在老鼠和人的胚胎期和新生兒期,胰腺β細胞會快速增殖,但是,一旦老鼠和人進入成年期,其生長速度會顯著下降,晚年β細胞功能的衰退是導致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罪魁禍首,2型糖尿病這種代謝失調影響了全球3億多人。僅僅在美國,1型(對胰腺β細胞的自體免疫攻擊所導致)和2型糖尿病,每年所造成的直接醫療成本就高達1760億美元。
梅爾頓認為,對那些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個月注射一次β親菌素,甚至一年注射一次,就能充分減少胰腺β細胞的活性,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調節他們的血糖濃度,其作用和每日注射胰島素不相上下。但是,他補充道,更重要的是,由于機體會自己生成胰島素,這種方法導致的并發癥會比較少。他也希望β親菌素能幫助1型糖尿病病患。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糖尿病中心主任馬提亞·黑布羅克表示,這項研究是“一項重大的進步,最新發現令人激動”,不過,他也希望科學家們能盡快在年齡更大的老鼠身上重復同樣的實驗。
丹麥干細胞中心的行政主任亨瑞克·勝博表示,鑒定出β親菌素能以驚人的效率刺激小鼠β細胞增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它為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并闡明β細胞增殖的潛在機制提供了起點。科學家們已經證實,在人體內控制β細胞增殖非常困難。
梅爾頓表示,制造出人類臨床試驗測試所需要的充足的β親菌素大約需要2年,他目前也在致力于確定這一激素的受體以及它的作用機理。
上一篇: Nature揭示蛋白酶體研究新發現
下一篇: 《Cell》揭示基因沉默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