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癌癥復發的關鍵酶
日期:2012-12-25 10:50:53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種血液和骨髓癌,其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日前,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促進干細胞惡意增殖和CML發展的重編程過程中存在著一種關鍵的酶。這一發現提前發表在十二月二十四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的網站上。
美國目前有七萬人患有CML,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穩定增長到約181,000人。CML是BCR-ABL基因突變引起的,但科學家尚還不清楚這一突變發生的原因。盡管人們開發出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新治療方法,CML等白血病仍舊令人頭疼。因為癌癥干細胞能夠逃避藥物的破壞作用并最終再生,這種干細胞的自我更新會導致疾病復發和癌轉移。
長期以來,炎癥一直被認為與癌癥發生有關,現在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副教授Catriona H. M. Jamieson博士及其同事發現,炎癥會增加腺苷脫氨酶ADAR1的活性。
ADAR1負責在胚胎發生過程中幫助血細胞發育,隨后ADAR1的表達就會被關閉,而病毒感染會使ADAR1啟動來保護正常造血干細胞免受攻擊。然而,在白血病干細胞中ADAR1的過表達會使RNA錯誤剪切增多,從而增強癌癥干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其對治療的抵抗力。
Jamieson及其同事曾在此前的研究中,闡明了RNA錯誤剪切及其不穩定性的后果。“人們通常認為在癌癥中DNA是不穩定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是RNA的剪切對癌癥干細胞的抗性和增殖產生了真正的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上述RNA剪切事件發生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特有的序列中,這一發現不僅再次證明炎癥是癌癥抗性和癌癥復發的驅動因素,也為未來的癌癥治療提供了新的靶標。
“我們可以用小分子抑制劑來特異性地靶標ADAR1,這一策略已經在其他情況下有效使用過了,” Jamieson說。“如果我們能夠阻斷白血病干細胞使用ADAR1的能力,或者能夠抑制這一通路,也許我們就能將這些干細胞導入正軌阻止它們惡性增殖。”
CML這種癌癥是由血液形成干細胞的BCR-ABL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的,這種突變會導致白細胞及其前體異常擴增。這種癌癥發展緩慢,往往到了癌晚期才得以確診,這時癌細胞急劇增加因此也被稱為急變期blast crisis。這種癌癥確診時的中位數年齡是66歲,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盡管在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療法出現后,CML治療有了巨大的進步,但一旦治療中斷大多數患者的CML都會復發,這種情況有部分是因為休眠的癌癥干細胞對治療產生抵抗。這項研究發現的新機制,將有望幫助人們克服癌癥干細胞的抵抗,開發阻止癌癥復發和發展的新治療策略。
上一篇: 單個DNA分子動力研究獲進展
下一篇: 葉綠體和線粒體基因組變異檢測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