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遺傳學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日期:2012-12-19 11:37:41
這真是應了西方的一句俗語“壞消息的腿更長”,在遺傳學領域,一些“壞消息”似乎也傳播得更快一些。
英國廣播公司近日援引該國一位遺傳學家的研究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數以百計的DNA缺陷。盡管其中絕大多數是“隱性”突變,不影響健康,不過一旦傳給后代仍可能引發(fā)問題。其他缺陷則與晚年出現的癌癥或心臟病等疾病有關聯。
證據來自繪制普通人基因差異從DNA的微小變化到重大突變的“1000基因組”計劃。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破譯了歐洲、南北美洲和東亞的1000名外表看來健康的人的整個基因序列,以觀察是什么讓人類個體間存在差異,并試圖尋找基因與遺傳疾病之間的關聯。
“普通人攜帶致病突變基因,沒有它們就不會有明顯效果。”該研究負責人克里斯・泰勒史密斯博士說,但對于不同的研究對象,結果也不盡相同。“并非所有的人類基因組序列都很完美。”該項研究的另一位首席研究員、加的夫大學教授大衛(wèi)・庫珀補充道,“人類基因組的結構缺陷無處不在。”
當我們進入個人化藥物時代,遺傳信息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整體基因組測序成本也在迅速下降。在對1000個基因組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基因樣本是匿名的,并且參與者不會透漏基因變化與疾病之間的聯系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DNA測序越來越普遍,告知人們關于他們的基因信息,特別是在許多風險都是不確定的情況下,則會陷入道德困境。“但必須承認,疾病的早期警示信息很關鍵,盡管對于參與測試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不受歡迎的‘驚喜’。”克里斯說。
其實,你大可不必對自己的DNA并非完美無缺感到焦慮,早在兩個月前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已經向世界宣布了一個“好消息”新技術可以使線粒體DNA缺陷不被遺傳。
實驗者從線粒體DNA攜帶突變的一名婦女處獲取核染色體,將它們放置到一個供體人類卵子中,可使該名婦女擁有一個不會遺傳到她的缺陷線粒體的孩子。費城兒童醫(yī)院專攻線粒體疾病的兒科醫(yī)生瑪尼・福克(未參與該研究)說:“你可以采用染色體轉移確實有效地減少受累母親的線粒體DNA負荷,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
每個人類細胞的細胞核中通常只包含一套共46條染色體,而在每個線粒體中則存在有數萬的微小染色體拷貝。在諸如肌肉和大腦等有高能量需求的組織中,線粒體數量非常豐富。研究發(fā)現,人體一旦存在很多的突變線粒體DNA拷貝,就會引起疲勞、偏頭痛、視力喪失等多種神經肌肉疾病,而線粒體DNA通過母親的卵子傳遞給后代。
修復成千上萬的突變(卵子中可以包含多達50萬個線粒體)自然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生殖和發(fā)育生物學家肖克拉特・米塔里波夫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將母親的核染色體轉移到一個自身核染色體已經被移除的新卵子中。
3年前,米塔里波夫研究小組已在獼猴試驗中實現了這一想法。“最近,我們證實了這一程序同樣適用于人類卵母細胞,但研究人員無法像在猴子中所做的那樣達到100%的成功率,只有一半的染色體轉移人類卵子能夠正常受精。”米塔里波夫說。
“即便如此,該消息足以令科學家感到鼓舞。”英國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yī)院線粒體遺傳學教授喬・波爾頓表示。但他也謹慎地提出了倫理學方面的問題:“例如,許多患者會選擇全卵子捐贈。母親也許不是遺傳意義上的母親,但她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母親,因為在她的子宮中孕育了胚胎。這是對于絕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法。”
上一篇: Nature新聞:首張人類生殖細胞發(fā)育路線圖
下一篇: 新抑制劑有助研發(fā)抗腫瘤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