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和癌癥發生之間的內在關聯
日期:2012-09-20 13:00:47
近日,來自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發現了膽固醇和癌癥相關的新的遺傳證據,這或許為膽固醇療法未來應用于癌癥預防或者現有的癌癥治療中提供可能性。相關研究成果刊登于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
癌癥和膽固醇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早在20世紀初期在科學界就存在很大的爭辯。然而,到現在膽固醇和惡性腫瘤中間的關聯依然缺少有效的證據。膽固醇是一種類脂肪物質,主要通過食物進行補給,供應機體的細胞。過多的膽固醇攝入不利于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發揮。常規中以測定血清中的膽固醇含量來判定疾病。
血清中的膽固醇一般都結合在蛋白質上,然而膽固醇同時也隱藏在細胞內部,當膽固醇外排到細胞外之前,關閉細胞內膜的話,膽固醇就會對細胞生長和生存產生影響。一種名為ABCA1的基因可以抑制胞內的膽固醇進行外排。
研究者在本文中深入研究了基因ABCA1和膽固醇在癌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功能發揮,研究發現,在許多類型的癌癥中,都存在膽固醇外排缺失的現象。基因ABCA1本身的功能是感知細胞壓力,如果在癌細胞中其功能缺失,那么膽固醇就會在細胞線粒體中產生,使得細胞膜更加堅硬,進而會抑制細胞對壓力的感應。因此基因ABCA1具有抗癌的活性,其通過維持線粒體中低水平的膽固醇來來保護細胞的正常功能,并且抵御腫瘤的形成。
研究者Land表示,我們的文章為以膽固醇為靶點來預防癌癥發生提供了思路。膽固醇和癌癥之間的關系非常明了。我們或許可以運用治療膽固醇的療法來治療相關的癌癥。相關研究成果由國立衛生院提供資助。
上一篇: Science:15分鐘滴血檢測肝損傷
下一篇: Nature頭條:基因編輯技術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