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文章:癌癥全基因組測序
日期:2012-09-14 08:13:55
根據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具有吸煙史的肺癌患者相比于不吸煙的肺癌患者腫瘤中的遺傳突變要多10倍。這一研究在線發表在9月13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論文的資深作者、華盛頓大學基因組研究所主任Richard K. Wilson 說:“吸煙者基因組具有比不吸煙的肺癌患者基因組更多的突變,我們中沒有人對此感到驚訝。但令人吃驚的是看到10倍以上的突變,它強化了舊的訊息——不要抽煙。”
總的來說,該分析確定了所有17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大約3,700個突變。12名患者有吸煙史,5人沒有。在每位從不吸煙的患者體內,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一個突變基因可用當前市場上用于其他疾病或通過臨床試驗可獲得的藥物靶向。在所有患者中,他們確定了54種與現有藥物相關的突變基因。
文章的第一作者、腫瘤學家Ramaswamy Govindan在華盛頓大學和巴恩斯-猶太醫院的塞特癌癥中心從事患者治療工作。Govindan說:“這些藥物實際上是否會在具有這些DNA改變的患者體內起作用還需要加以研究。而像這樣的論文為了解發生的事件打開了新的圖景。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并通過研究來了解這些突變如何引起和促進了癌癥,以及如何能夠靶向它們進行治療。”
肺癌可分為兩種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后者約占85%的病例。非小細胞肺癌進一步分為三類。當前的分析包括了其中兩種:16名患者患有肺腺癌,一名患者大細胞癌。
Govindan和 Wilson還涉及了一個更大型的基因組研究,178名患者患有第三種類型鱗狀細胞癌,相關論文報道在《自然》(Nature)雜志上。該研究是癌癥基因組圖譜計劃(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ject)的一個部分,該計劃的目的旨在描述常見癌癥的遺傳學。
Govindan說:“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們將研究近1000個肺癌患者的基因組。因此我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向著側重于患者癌癥的特異分子生物學的未來臨床試驗前進。”
事實上,根據例證不同癌癥類型中常見突變新的遺傳研究,Wilson推測該領域或許可以達到醫生能夠基于突變基因而非受累器官標記和治療腫瘤的高點。例如,在突變基因驅動腫瘤生成后他們或許可以將之稱為“EGFR癌癥”而非“肺癌”。EGFR突變被發現存在于多種癌癥中,包括肺癌、結腸癌和乳腺癌。
Wilson說這種標記是有關系的,因為如今獲得批準的靶向治療是以患病器官或組織為基礎。例如赫賽汀(Herceptin®)本質上是一種乳腺癌藥物。但他看到肺癌轉折具有Herceptin可以靶向的相同的基因突變。
他說:“例如,如果基因組測序揭示一位肺癌患者具有一種突變,已知其對一種在具有相同遺傳改變的乳腺腫瘤中起作用的藥物敏感,你或許會想將這一藥物用于這些肺癌患者,理論上是作為臨床試驗的一部分。在今后幾年,我們希望更多的基于腫瘤改變的遺傳構成而非起源組織來治療癌癥。”
上一篇: Science子刊:鼻炎“罪魁禍首”
下一篇: Cell突破:繪制心臟的基因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