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門靜脈癌栓形成機制被揭示
日期:2012-09-14 08:13:07
美國杜克大學王小凡實驗室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謝東實驗室通過合作,發現miR-34a在抑制肝癌肝內轉移及門靜脈癌栓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9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在線發表了此項研究。
據了解,肝癌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居世界腫瘤相關死因的第三位。肝癌門靜脈栓的形成是影響肝癌預后的重要因素,但迄今為止,肝癌門靜脈栓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王小凡實驗室的博士后楊鵬遠、張云和謝東實驗室的博士生馮宇雄、鄧躍臻、趙江沙等,經過3年多的合作研究發現,TGF-β通過影響miR-34a和趨化因子CCL22的表達而調控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的招募,進而影響肝癌的肝內轉移及門靜脈癌栓的形成。
研究結果表明,在從原位癌向門靜脈癌栓肝內轉移過程中,乙肝病毒(HBV)的持續感染導致TGF-β信號通路活性的提高,從而抑制miR-34a的表達,進而上調miR-34a下游靶基因趨化因子CCL22的表達。CCL22的上調有利于T-reg免疫細胞的招募,從而幫助腫瘤細胞逃脫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逃逸)。
據悉,該研究工作利用大量的臨床樣本和動物模型,從腫瘤微環境的角度闡明了HBV感染和TGF-β-miR-34a-CCL22 信號通路激活以及對Treg細胞的招募在肝癌門靜脈癌栓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肝癌門靜脈癌栓形成的新機制,為肝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上述研究得到科技部肝癌重大專項和重大基礎項目的支持。
上一篇: 高濃度硬脂酸導致胰島素抵抗
下一篇: Science子刊:鼻炎“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