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析兒童癌癥的遺傳根源
日期:2012-07-24 08:27:36
來自達納法伯兒童醫院癌癥中心(DF/CHCC)和幾個合作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鑒別出了與最常見兒童惡性腦腫瘤——髓母細胞瘤的四個公認亞型相關的特異基因突變。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7月22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從而為醫生提供了指導和個體化治療的一些潛在生物標記物,顯示了對抗這一破壞性惡性腫瘤未來的治療機會。
來自波斯頓兒童醫院的主管神經病學家和達納法伯兒童醫院癌癥中心神經腫瘤學家Scott Pomeroy博士,斯坦福大學醫學院Yoon-Jae Cho博士,以及達納法伯兒童醫院癌癥中心和博德研究所的Matthew Meyerson共同領導了這一研究。
髓母細胞瘤發生于小腦(腦中控制平衡和其他復雜運動功能的部分),通常采用手術、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雖然整體存活率在70%左右,然而由于腫瘤和治療的持續效應大多數幸存者都無法獨立地生活。
醫生們根據歷史的方法基于活檢結果將髓母細胞瘤患者分為標準風險或高風險兩類,然而長期以來懷疑我們所說的髓母細胞瘤事實上可能是幾種不同的疾病。在過去的兩年里,包括Pomeroy及同事在內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支持了這一觀點,基于基因表達譜和拷貝數變異將髓母細胞瘤分為了四種分子亞型。每種亞型具有不同的生存率,范圍從20%至90%。
“現在我們不僅知道如何從基因組上將髓母細胞瘤進行分層,還堅實地掌握了哪些基因突變會驅動每種分子亞型。第一次,我們能夠基于分子分型來分類及治療髓母細胞瘤,用最小的長期后果提供最好的治療,”Pomeroy說。Pomeroy二十多年來一直試圖了解這種腫瘤變異性的生物學基礎。
在這項新研究中,Pomeroy和他的研究團隊利用下一代測序技術讀取了來自92名患者腫瘤的完整外顯子組序列。在這些腫瘤中,研究小組發現體細胞(非遺傳性)突變以成人癌癥中所見的1/10—1/100極低的頻率發生。特異的基因突變恰好集中在四種分子亞型中,在整個腫瘤采集物中大多數基因(88%)只突變一次。只有12種基因在一個以上的腫瘤中發生了突變,表明了髓母細胞瘤的遺傳異質性。
在功能上,突變基因可分為兩大類:如Shh和Wnt等基因在調控細胞生長的分子信號中發揮了直接的作用,如DDX3X和GPS2等基因則更多起引導作用,調節其他基因的活性。
整體而言,這項研究的結果證實了髓母細胞瘤是由少數常見機制破壞所驅動的一個腫瘤家族的觀點。然而這些破壞發生的形式即實際的突變或基因組改變則在各個腫瘤有所不同。
Pomeroy指出:“這些結果反映了整個兒童腫瘤所見到的兩個新興遺傳主題。首先,非常低的突變率,遠低于在成人腫瘤中所見;第二,調控細胞生長信號功能而非這些信號直接組成部分的基因發生突變的重要性。
一些研究發現可能很快會轉化為患者應用。例如有各種亞型的主要突變在手,應該很快就能夠迅速將個別髓母細胞瘤患者腫瘤進行分類,并基于每種亞型已知的預后適當制定治療。此外,針對其他癌癥的Shh阻斷藥物臨床試驗已經展開,在未來幾年內這類臨床試驗也可能啟動在Shh突變驅動的髓母細胞瘤亞型患者中開展。
上一篇: 基因工程或改變奧運會
下一篇: F1000推薦:致癌基因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