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測序技術:沒有光的測序
日期:2012-07-12 08:39:17
在去年召開的美國微生物學會上,來自明斯特大學的醫學微生物學家Dag Harmsen開始聽到了有關德國大腸桿菌疫情爆發的傳言,這場疫情首先在德國北部地區爆發,感染了至少4000人,奪去了超過50人的生命(德國范圍內),在德國以外的歐洲地區也發現了76名患者。
Harmsen教授在這場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將引發此次疫情的O104:H4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與2001年采集自一名溶血性尿毒癥(HUS)體內的O104:H4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進行基因對比后,發現,兩種菌株并非同源,引起此次德國EHEC暴發的O104:H4菌株來自一種腸聚集性大腸桿菌EAEC O104:H4 55989菌株的變異,其中還摻雜了一種目前未知的由志賀毒素產生的O104:H4菌株。
在這一場“戰役”中,Harmsen教授主要采用的就是新一代測序技術,他說,“至今,新一代測序技術已經遍布全球上百個基因組測序中心”。并且隨著更多更新技術的發展,未來新一代測序技術將發展出下下一代創新技術,為基礎科學與臨床治療提供越來越完善的幫助。近期The Scientist雜志就以“Sons of Next Gen”為題,介紹了目前值得關注的各種新技術。
無需光的測序
Ion Torrent PGM速度和合適價格標簽的關鍵在于,這種測序儀無需傳統二代測序技術苛刻復雜的光學要求。之前的一些測序儀,比如Illumina的HiSeq,需要熒光標記核苷酸進行DNA片段測序,這些系統利用DNA聚合酶構建新鏈,通過激光發生器激發熒光標記核苷酸,采用精密光學原理,檢測信號識別堿基。
相比之下,Ion PGM優勢在于利用了DNA合成過程中,DNA聚合酶添加核苷酸時釋放的氫離子,因此能進行多達百萬,或者更多微孔的DNA擴增片段檢測,然后用四種核苷酸按先后順序覆蓋測序板——先是As,然后是Gs,Ts,最后是Cs。
如果DNA模板序列上互補核苷酸組裝了上去,就說明序列正確,就會釋放出一個氫離子,通過一個pH感應器就能檢測到,研究人員利用一個半導體感應器就能捕獲這種電壓變化,解析序列。每個核苷酸閱讀過程幾秒鐘就能完成,并且不會受到光學系統的干擾,因此這種測序儀更加便宜,也更有效,Life Technologies市場營銷和業務發展副總裁Maneesh Jain說。
為了能讓成本降低,Life Technologies也在一些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加工廠制造芯片,“這就像是電子產品中的Xbox”,Jain說。
據稱,Ion PGM測序儀由于其簡捷、擴展和快速的特性,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是多個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目前可進行微生物和病毒Deovo測序、微生物和病毒重測序、擴增子測序、靶向測序、micro RNA和small RNA測序、甲基化測序、CNV檢測和定量、全基因組測序或者全外顯子組測序驗證、條形碼文庫、末端配對測序、線粒體測序、文庫質控、ChIP-Seq、RNA-Seq、mate-paired 測序。
今年一月,Ion Torrent系列產品又推出了一個更強大的產品:Ion Proton,這款Ion PGM的升級版的測序儀能在一天內完成人類基因組的測序,成本約為1000美元。
不過Ion Torrent也存在局限性,這種儀器在處理重復序列長片段時,可能會出錯,來自Warp Drive Bio的Keith Robison說,他分析了幾種測序儀的數據,他認為由此Ion Torrent很難識別出癌癥基因組中的插入片段,或者刪除片段,這個儀器最好應用于速度和成本為關鍵因素的實驗。
上一篇: PNAS:癌癥生長轉移新伎倆
下一篇: PNAS:能抗癌的戰斗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