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抗艾滋病新藥的分子機制
日期:2012-04-27 08:32:52
近日,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上海靶點藥物有限公司、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新型的抗艾滋病藥物CCR5拮抗劑(TD-0680)的分子作用機制。證實該分子可有效抑制一種近年發現的、對臨床CCR5拮抗劑已產生抗藥性的艾滋病毒。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權威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志》(JBC)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是HIV疫苗的研發,以及用于疫苗測試和艾滋病致病機理研究的動物模型的建立。目前,陳志偉博士正致力于研究和開發基于或病毒豆苗天壇株載體(MVTT)的SIV和HIV多家疫苗。
艾滋病,學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命疾病。每年全球因艾滋病致死的人數超過2500萬人,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傳染病類“頭號殺手”。
艾滋病毒主要通過CD4受體和CCR5輔助受體結合來侵入靶細胞。由于透過無保護性行為傳播的艾滋病毒主要依賴CCR5侵入細胞(又稱CCR5嗜性),因此CCR5拮抗劑可以抑制病毒與CCR5的結合,從而有效且特異性地阻斷此類病毒感染人的細胞,并防止艾滋病毒導致的持續和潛伏感染。
目前,Maraviroc(馬拉維若)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準的唯一一個用于臨床的CCR5拮抗劑。但Maraviroc已面世近5年,臨床上已經出現對該藥產生抗藥性的艾滋病毒,因此有迫切需要研究新型的CCR5拮抗劑。港大艾滋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采用基因突變、藥物聯用、分子對接、結構模擬以及抗體封閉等方法進行研究,揭示了TD-0680的分子作用機制,可更有效地阻斷病毒與CCR5的結合。
研究證實TD-0680是目前CCR5拮抗劑中,抗艾滋病毒活性最高的小分子藥物,其抗病毒活性比Maraviroc高幾倍至幾十倍。TD-0680能廣泛用于抑制不同類型的人和猴艾滋病毒。在阻斷游離病毒入侵細胞的同時,亦能有效阻斷受感染細胞與其他細胞之間的病毒傳播,比一種叫TDF的逆轉錄酶抑制劑強上千倍。而含有TDF的陰道殺微生物潤滑膠可以降低HIV感染率達39%。此外,TD-0680還能夠有效抑制一種對Maraviroc具抗藥性的艾滋病毒。
新發現的分子機制,是由于TD-0680同時結合于CCR5的兩個功能區域,形成了一種新的阻斷屏障,從而更有效地切斷了病毒與CCR5的相互作用。情形就如在一個大門上裝了兩道鎖,更徹底地預防了病毒與CCR5結合,另其不能進入細胞。具有這種獨特功能的小分子CCR5拮抗藥物,還是首次被發現。
上一篇: 長期服用可卡因會加速大腦衰老
下一篇: 外顯子組測序最后的日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