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發現乙型肝炎病毒在體內長期感染的新機制
日期:2012-03-27 08:21:30
近期,國際病毒學頂級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 (影響因子9.079)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海明和田志剛教授研究組的科研成果----TGF-b1 Down-Regulation of NKG2D/DAP10 and 2B4/SAP Expression on Human NK Cells Contributes to HBV Persistence。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殺傷細胞的攻擊,進而在人體長期存在的分子機制。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孫成,通訊作者是魏海明和田志剛教授。
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國, 約有1.2億人被乙肝病毒感染, 母嬰傳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 新生兒被感染后可在體內持續存在數年, 在青春期后可陸續發病。迄今為止,尚不清楚乙肝病毒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并在體內長期生存的原因。
本研究對154例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肝病人進行系統免疫學研究,發現乙肝病毒持續感染者體內主要抗病毒免疫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數量明顯減少,殘存的自然殺傷細胞也難以被激活,激發該細胞發揮殺傷病毒作用的雙信號分子NKG2D/DAP10和2B4/SAP明顯減弱,進一步分析原因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大量存在一種免疫抑制因子----轉化生長因子b1(TGF-b1),該因子可導致自然殺傷細胞發生細胞周期阻滯,從而失去抗病毒作用,用抗轉化生長因子b1抗體進行處理,可較大程度恢復自然殺傷細胞的功能。該研究對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長期持續感染的機制有較大幫助。研究工作受國家基金委重點課題資助支持。
上一篇: 結核病組織發布疫苗研究藍圖
下一篇: 德首次從皮膚細胞中培養出成體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