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生物化學開關
日期:2012-03-07 09:19:16
來自英國萊斯特大學,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gonist binding evokes extensiv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he ATP-gated human P2X1 receptor ion channel”的文章,研究分析了一種與中風和心臟疾病相關的“生物化學開關”,這將有助于了解這一開關的分子作用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萊斯特大學Richard Evans教授,他表示,“我們首次探索這種與血液凝結有關的開關如何作用的。”
ATP是所有活細胞中能量交換的通用貨幣,但它也存在于細胞外,與跨膜受體發生相互作用,來影響神經細胞、肌肉、腺體和免疫細胞中的細胞內事件。P2X是ATP門控離子通道,ATP從從細胞中釋放出來后,就能激活P2X受體。這項研究就針對P2X受體展開的研究。
Evans教授說,“參與血液凝結的血小板細胞會表達P2X1受體這種蛋白分子,因此阻斷這種受體的藥物,也許能用于減少‘危險’的血液凝結,比如中風和心臟疾病中。”
這項研究分析了P2X1受體如何被打開的,通過生物化學實驗,研究人員純化了P2X1受體,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了這種受體,并找到了其激活時發生的變化。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P2X1受體是由三個不同部分組成的,當被激活的時候,這三個區域就會相互扭曲,面對面。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化學封閉受體,阻止這種扭曲,那么P2X1受體就不能完全被激活。
“這十分重要,因為這首次讓我們從實體上認識了這些新受體如何被打開激活的過程”,Evans教授說。
“這項工作也將有助于研發抑制被開啟的P2X1受體的藥物,從而幫助治療中風和心臟疾病。”
除此之外,在P2X受體家族研究方面,之前George Gorodeski博士率領的研究小組曾發現研究小組發現P2X7蛋白和mRNA分析有望成為檢查子宮內膜癌變前情況的方法,證實P2X7鑒別婦女癌變前子宮內膜癌的敏感性。
研究組在最初實驗室檢測子宮上皮癌,包括子宮頸和子宮內膜癌時即已證明P2X7準確性和特異性,而且,因為P2X7廣泛存在于肌體上皮細胞,其在其它上皮組織,有區分癌變前情況的潛力。P2X7癌癥生物標記物是現今唯一能夠在腫瘤發生之前區分癌變前組織的標志。
上一篇: Cell子刊:胚胎干細胞信號“脫口秀”
下一篇: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人胚胎干細胞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