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老大腦標本中尋找精神病原因
日期:2012-01-13 08:51:35
據美國媒體1月9日報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病理學家正試圖從當地醫學史博物館保存的精神病人大腦標本中提取基因變體,以尋找人類患上精神分裂癥或其他精神病的原因。
印第安納醫學史博物館在上世紀60年代末曾是印第安納醫學中心精神病病理部,因此館內保留了大量珍貴的精神病人大腦標本。這些標本年代久遠,大多制作于1896年至1938年之間,并且配有當時的醫療人員留下的詳細臨床筆記。2010年,擔任博物館理事會成員的病理學家喬治·桑德斯基發現了這些珍貴的資源,并重新開始整理、利用這些標本進行基因提取實驗,以探尋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病發病來源。
“能夠找到精神病人遺留下來的大腦標本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這類標本的存世數量極少。而且,由于這批標本自制作之日以來從未被現代藥品腐蝕過,能夠為我們的實驗提供‘無污染’的樣品來源,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尤為珍貴,”喬治說。
盡管這些古老的大腦標本大多已經膠質化,給提取實驗帶來了許多困難。但是,經過近9個月的努力,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經過液氮長期浸泡處理過的標本表面膠質竟然被溶解了,最終他們成功地將標本中的DNA和RNA分離了出來。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病癥的發病與基因變異有關。曾有科學家發現,精神病人體內或出現了基因組缺失的情況,或出現了雙倍基因組存在的現象。而喬治·桑德斯基此次實驗的結果不僅為同行其他科學家提供了新的“古老樣本解凍”方法,而且能夠為這項病理研究提供更多的數據檔案。
上一篇: 我國首個油菜基因 資源超市在漢開張
下一篇: Nature:抑制癌轉移的m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