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乳腺癌篩查可能弊大于利
日期:2011-12-12 08:59:45
今天于英國醫學期刊在線發表的一份新研究提出,對于在英國推行乳腺癌篩查可能弊大于利的說法,它表示支持。
乳腺癌篩查可能引起的危害包括誤判為正常(非正常的結果顯示為正常)和過度治療(對那些在患者一生中都不太可能引發癥狀或死亡的無害腫瘤進行治療)。這可能是因為癌細胞生長十分緩慢,以至于患者在出現癥狀之前就死于其它原因,又或者是因為癌細胞持續休眠或退化。
新研究顯示,篩查的弊端極大地抵消了其好處,這一影響可長達10年,在那之后,相關收益才會累積,但是已經比篩查剛剛開始的時候所預計的要少的多了。
1986年的弗雷斯報告為英國引入了乳腺癌篩查。弗雷斯報告在15年的跨度里估算了每一年做了篩查和沒做篩查的女性的幸存率,并對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s,即對生命的數量和質量的綜合衡量)內的成本和效益均做了測算,但沒有將危害包括在內。
報告提示,篩查可以將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幾乎三分之一,而且幾乎沒有什么危害,成本也很低。
自弗雷斯報告發布以來,乳腺癌篩查的危害就被定了論。于是,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始著手對報告結果進行更新,他們將篩查的利弊結合進行一次性衡量,來重新幸存者的數量。
基于10萬名年過50、且在參加篩查項目后仍繼續存活了高達20年的女性的調查數據,研究人員形成了這份報告結果。
因為包含了誤判和不必要的手術,篩查所帶來的益處基本被減半。最好的估計是,在篩查后質量調整生命年的凈減少高達八年,10年后獲得最少量的收益。
而20年后,質量調整生命年的凈增加開始累積,但是其增長程度遠低于弗雷斯報告的預測。
研究報告的作者們表示,需要對非必要治療及其對生命質量的影響開展更多研究。他們還呼吁,需要提高現有的手段,以便能夠識別出最可能因手術而獲益的患者,以及幫助衡量手術帶來的危害的程度和時間長短。從公眾的角度來說,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意義和影響都需要被更好地闡釋和傳達給任何一個在考慮篩查的婦女,研究人員補充道。
然而,在上個月發表于英國醫學期刊在線版的一份關于法國婦女的研究論文中,過度治療的程度持續的不確定性十分明顯。該論文稱,篩查所帶來的對入侵式乳腺癌的過度診斷率不過大約1%。
上一篇: 新影像學有助骨腫瘤良惡性鑒別提供診斷
下一篇: 成像技術進入超高分辨率熒光顯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