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語言影響大腦回路形成
日期:2011-10-12 08:49:43
嬰兒剛生下來的時候擁有學習任何語言的普遍潛能,但是他們最終使用的語言將對大腦神經傳導途徑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米蘭和萊比錫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成功地對出生才兩天的嬰兒大腦進行了成像處理。他們報告說,盡管這些新生兒大腦中負責語言的構造已經存在,但這些構造與成人大腦中的構造有很大不同。他們剛剛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論文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們知道,嬰兒的大腦重約300克,與成人大腦相比小很多。但是嬰兒大腦發育速度驚人,在來到人世的頭兩年里,體積會增大兩倍,最終成熟時的重量會達到大約1400克。得益于歐洲人的研究,我們現在知道,大腦在發育過程中不僅體積增大,而且還進行重要的自我重組,以獲得對世界的認知。
過去一個半世紀里對大腦的研究已經證明,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大腦的左半球在語言上發揮著比右半球更為關鍵的作用。19世紀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先驅們確定了大腦中負責語言的產生和理解以及負責閱讀的區域。所謂這些區域都位于左腦。
利用今天強大的大腦成像手段,我們現在知道,語言所涉及的范圍遠遠超出了早期先驅們所觀察的大腦表面區域。語言更多的是一種全腦活動,它涉及許多到達大腦皮層以下很深部位的神經回路。歐洲的這項研究在對嬰兒大腦展開研究時充分利用了最新的成像技術。
神經系統語言回路最終的組成方式完全取決于它們所支持的語言類型。例如,從小到大說中文的人的大腦肯定與只說英語的人的大腦不同,因為聽覺回路必須分辨詞語的語調,而視覺回路則必須辨認中文的書寫。大腦先是具備普遍的語言能力,之后再適應某一種特定的語言。而一開始的時候,嬰兒必須準備好學習任何語言———如果出生在香港就要學習粵語,如果出生在倫敦則要學習英語。
在把嬰兒的大腦與成人大腦進行比較時,歐洲科學家發現大腦的基本構造在出生兩天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具備了。兩項有關大腦重組的觀測結果尤其令人好奇。其中一項觀測結果是嬰兒大腦的左右半球之間有著出色的聯結,這些存在于每個大腦半球中的聯結相對來說未發育完全。而在隨后幾年里進行的發育主要是為了在大腦半球中形成回路。
歐洲人在論文中報告的另一項觀測結果是右腦半球的聽力區域要比左腦半球的聽力區域更加活躍。這表明,嬰兒大腦在處理音調時采用絕對的物理數值(以赫茲為單位),而不是采用相對的指標,如升調或降調。不過,音調也是一種語言信號,所有語言都利用它來表現語調。對成人而言,音調主要是由左腦半球來處理的。
上一篇: 單個造血干細胞追蹤技術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