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農學部培育成功
日期:2011-08-29 09:09:09
8月6日晚7點48分,吉林大學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獲得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克隆牛犢。這頭克隆牛毛色黑白相間,出生時體重為31.5公斤,健康活潑。作為人類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的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牛,它的誕生標志著國際克隆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該項目負責人、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動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吉林省動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子義教授向記者介紹了這頭克隆牛的培育過程。經初步檢測,這頭黑白花色的轉基因牛犢體內攜帶所轉入賴氨酸基因。
據了解,該項目是由多位科研工作者在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的資助下,歷經兩年協作攻關的結晶。
吉大農學部這頭賴氨酸轉基因奶牛的誕生,使得高賴氨酸牛奶的生產成為可能,為人類通過食物補充賴氨酸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8月6日,由吉林大學農學部畜牧獸醫學院動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吉林省動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子義教授主持,內蒙古大學于海泉研究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張國梁研究員等參加的課題組,在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的資助下,經過兩年協作攻關,于當日17時48分,在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獲得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克隆牛犢。這頭克隆奶牛的誕生,是人類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的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牛,標志著國際克隆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因為8月6日正好是中國農歷的七夕情人節,我們給這頭小牛取名叫‘織女’。”昨日,吉大李子義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難睹芳容
25日一早,記者獲悉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農學部培育成功。克隆牛!記者的神經為之一振,馬上聯系采訪。
記者趕到位于西安大路與和平大街交會處的吉林大學和平校區、吉大農學部所在地時,已接近10時。“克隆牛在哪?我們能拍照嗎?”面對記者一連串的問題,農學部黨務辦公室副主任徐仁元笑了:“你今天可能看不到它。它目前在農安我們的培育基地呢,由專家和飼養人員照顧。”看記者有些失望,徐老師馬上說:“不過我們有它的照片,我拿給你看,是頭很健康漂亮的小奶牛呢。”
母女兩樣
從照片來看,克隆牛是一頭標準的黑白花小奶牛,毛色油亮,脊背上大面積的黝黑,只有肩胛和額頭有一點雪白。出生到現在,小克隆牛已經有19天大了,從它奔跑的動作看,小克隆牛相當地健康活潑。
徐仁元又拿給記者一張小牛和它母親的合照。“原來它的媽媽是一頭黃白花母牛啊,根本不是奶牛嘛。”記者說。“是啊,‘織女’和媽媽沒一點相像,這更能證明它的克隆牛身份嘛。”徐仁元說。
早產兒“織女”
沒有親眼見到“織女”,讓記者頗感遺憾。但還好,記者采訪到了“織女”的創造者,吉大農學部畜牧獸醫學院動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子義教授。
“我也有遺憾,‘織女’出生時我不在現場。”李子義教授笑著說,“那時候我正好在美國開一個遺傳學的國際學術會,是我的學生殷玉鵬通過Email告訴我‘織女’出生了。”原來,母牛從懷孕到生產一般需要280天,而“織女”的媽媽懷孕276天就生產了,所以說它是個早產兒。
“原以為它可能會晚幾天出生的。因為制備‘織女’克隆胚胎的體細胞,來自一個受孕40多天的奶牛胚胎。沒想到它還早產了。”李子義說。
特殊的基因片段來自牛奶
李子義教授介紹,克隆牛“織女”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牛奶蛋白中編碼賴氨酸基因片段轉入“雌性黑白花奶牛”胎兒成纖維細胞內,以此體細胞為細胞核供體,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制備克隆胚胎,再將克隆胚胎移植到西門塔爾雜交母牛(黃白花)代孕母牛體內,受孕276天后,順利產下一頭雌性轉基因克隆牛犢(黑白花)。“也就是‘織女’。它出生時體重31.5公斤,與正常的小牛犢一樣,健康活潑。經初步檢測,體內攜帶所轉入賴氨酸基因。”
這段描述有點專業,記者通俗地理解了一下,關鍵在于兩次“轉入”。第一次“轉入”是將從牛奶蛋白中提取的氨基酸基因片段轉入正常的奶牛胚胎,并以此胚胎為體細胞供體,制備克隆胚胎。需要注意的是,制備出的克隆胚胎與原來的正常奶牛胚胎相比,已經攜帶了賴氨酸基因片段。第二次“轉入”是將克隆胚胎轉入發情的黃白花代孕母牛體內。之后的過程跟正常的母牛產仔一樣。
5%的成功率
描述克隆牛“織女”的誕生過程只要兩句話,但真正實施起來,李子義和他的團隊卻嘗試了整整兩年。“成功率很低,大概只有5%。”李子義表示。
李子義承擔的此實驗項目全名叫“高賴氨酸牛乳轉基因奶牛新品種培育”,屬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之一。課題的總體研究目標為獲得一批產高賴氨酸牛乳轉基因奶牛,并初步建立轉基因牛及產品的安全性評價體系。
任何科學實驗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的,對此李子義他們有心理準備。事實上,李子義教授和他的團隊先后嘗試培育了5批克隆牛。“前3批都流產了,有一頭已經妊娠7個多月了,還是流產了。‘織女’是第四批。第五批準備培育攜帶賴氨酸基因的公牛,如果成功培育,讓它與‘織女’交配所產生的子一代就有可能獲得攜帶賴氨酸基因奶牛的穩定群體。”
“換句話說,我們還在努力為‘織女’培育它的‘牛郎’?”記者問。“可以這么說。”李子義說。
市場化有待時日
為什么要培育攜帶賴氨酸基因片段的克隆奶牛?因為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主要功能是調節人體代謝平衡,提高鈣的吸收,加速骨骼生長,同時有促進生長發育、增加食欲、減少疾病和增強體質的作用。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獲得。而中國人的主要食物——谷物的賴氨酸含量普遍較低,需要從高賴氨酸含量外源蛋白中補充攝入量的不足。”李子義表示。
至于牛奶,它本身含有賴氨酸,但含量較低,一旦培育出穩定的攜帶賴氨酸基因的奶牛群體,我們就可以將牛奶中的賴氨酸含量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0%。顯然,李子義教授的這項研究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得有多少頭攜帶賴氨酸基因的奶牛,才能算穩定群體?”
李子義:“怎么也得一二百頭吧。”
記者:“這么說這個項目的研究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李子義:“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提出的是15到20年,我們這個項目估計得5到10年吧!”
上一篇: 宮內膜干細胞 :人類最豐富的干細胞資源
下一篇: 研究揭開高脂肪誘發糖尿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