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后壓力癥候群”恢復機理揭開
日期:2011-08-01 08:22:47
韓國研究者日前宣布,他們從解剖學層面闡明了“創傷后壓力癥候群(PTSD)”的恢復機理。
創傷后壓力癥候群多指一種由外部刺激引發而在刺激結束之后仍難以恢復的強烈心理反應,被認為是患者心理狀態失調的后遺癥,往往需要較長的恢復周期,甚至難以恢復到初始狀態。
韓國首爾大學的柳仁均(譯)教授與梨花女子大學金智恩(譯)教授通過共同研究,發現人類腦組織的左側前額葉背外側區在創傷后壓力癥候群恢復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以2003年韓國大邱地鐵火災事故的生存者為對象,通過臨床治療、神經心理學和精密腦組織影像學檢查等多種研究方法,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持續追蹤生存者精神狀態的恢復過程以及期間腦組織的解剖學變化。
研究發現,左側前額葉背外側區在創傷后壓力癥候群恢復過程中發生著顯著的外形改變。受到精神沖擊的生存者的左側前額葉背外側區組織的厚度會比對照組增厚5%到6%左右。隨著創傷后壓力癥候群癥狀逐漸恢復,該區域的厚度緩慢減少直至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該項研究通過觀察精神創傷后腦組織的反應與變化,首次發現了精神性疾病病變所特有的器質性,揭示了開發新一代心理創傷預防工具、治療工具的可行性。
上一篇: 胚胎干細胞顛覆性發現
下一篇: MMP-2/MM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