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變異老鼠能抗普通鼠藥
日期:2011-07-28 08:58:12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1日報道,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普通的歐洲家鼠在基因變異后能抵抗殺鼠靈(warfarin)。研究人員表示,在利用雜交進化出新性狀方面,動物可能也像微生物、植物一樣變化多端。論文近日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志網站上。
這種基因是vkorc1,與維生素K有關,廣泛存在于所有哺乳動物。殺鼠靈是一種抗凝血劑,人類可用它來稀釋血液,但對嚙齒類動物來說卻是毒藥。vkorc1突變讓老鼠具有了抵抗殺鼠靈的能力。
萊斯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副教授邁克爾·柯恩解釋說,老鼠進化出抗藥性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種是基因點突變,在DNA復制過程中基因自發變異而被改寫;另一種是水平基因轉移,這種方式常見于微生物,在哺乳動物中很少見。我們研究了基因變異的全部細節,發現這種抗藥性好像是直接從阿爾及利亞鼠傳給了歐洲鼠。
阿爾及利亞鼠是一種居住在沙漠以植物種子為食的老鼠,它們進化出這種突變可能是為了對抗飲食中的維生素K缺乏。第一只抗藥性家鼠是在德國一家面包房地下室發現,滅鼠專家稱用溴敵鼠(毒性更強的殺鼠靈)無法殺死這些老鼠。柯恩對這些老鼠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其中vkorc1發生了變異。
研究人員推測,阿爾及利亞鼠將抗藥基因傳給了西班牙或南非沙漠家鼠,這兩個地方有物種重疊。由于上世紀50年代突然使用殺鼠靈,引發了這種雜交以適應環境。
“現在的根本問題是,這種變異是否很難發生,只是偶爾發生了一次?還是在許多地方已經發生了許多次?”柯恩說,在我們這項研究中,人為因素非常明顯。當人們希望根除某個有害物種時,結果會像我們過去清除微生物、害蟲、雜草那樣,反而讓它們變得更強大。而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時,忽視有害物種的全球傳播才最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