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生殖發育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日期:2011-06-20 08:11:37
近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刊登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魚類基因工程學科組的研究論文(Defining Global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 in Female sGnRH Antisense Transgenic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該文報道了該學科組關于魚類生殖發育調控機制研究的新進展。
“下丘腦-垂體-性腺(HPG)軸”在魚類生殖發育和調控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該學科組采用反義轉基因技術,通過特異阻遏鯉魚GnRH基因的表達,成功研制出性腺發育被抑制的轉基因鯉魚(Aquaculture, 2007, 271:498–506)。性腺敗育的轉基因鯉魚的獲得,對于建立具有普遍意義的轉基因魚育性控制策略,從根本上解決人們對轉基因魚可能的生態風險的擔憂具有重要意義;而且,GnRH基因的表達被抑制后,從源頭上破壞了魚類生殖發育調控網絡的平衡,導致HPG軸的生殖相關信號因子發生改變,從而為開展魚類生殖發育的調控機制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模型。
在朱作言院士和胡煒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徐婧等利用抑制性差減雜交與基因芯片等技術,獲得了轉反義sGnRH基因鯉魚及其對照鯉魚HPG軸的差異表達基因譜,在轉反義sGnRH基因鯉魚下丘腦、垂體和性腺分離得到9、28和212個與生殖發育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對所獲得的差異表達基因進一步分析,發現上述基因涉及到組織生成、代謝途徑、免疫系統與細胞凋亡等多種生物學功能,而且反義sGnRH對于生殖發育的調控作用通過HPG軸級聯放大。神經肽、促性腺激素、生長激素、卵子生成與免疫相關因子等與魚類生殖發育密切相關。
該研究獲得了魚類HPG軸及其調控網絡中與生殖發育相關的基因及調控因子的廣泛數據,為解析魚類生殖發育的調控網絡及其作用路徑,進而為揭示魚類生殖發育調控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的資助。
上一篇: 組蛋白變體介導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獲進展
下一篇: 一蛋白或成為發現癌瘤“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