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人源化丙肝遺傳工程小鼠模型問世
日期:2011-06-13 07:52:14
近日來自洛克菲勒大學和斯克斯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構建出了第一個人源化丙型肝炎遺傳工程小鼠模型,這一研究成果將推動研究人員研發出用于人類身上的丙肝疫苗。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6月9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僅感染黑猩猩和人類,因此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無法在小型動物模型上開展病毒生命周期及相關治療性研究。新型小鼠模型是人類構建的第一個具有完全功能性免疫系統的小鼠模型。
“新型的人源化丙型肝炎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將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論文的資深作者、洛克菲勒大學助理教授Alexander Ploss說:“此外,這個功能強大的動物模型還將有可能被廣泛運用到候選藥物及疫苗的檢測優化中去。由此獲得的檢測結果將指引我們在更高等的生物包括人類身上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前及臨床研究。”
新型小鼠模型的構建是洛克菲勒大學Charles M. Rice實驗室多年來為之付諸努力的結果。2006年,Rice及同事第一次成功獲得了在實驗室條件下培養的丙型肝炎病毒株,并證實這些病毒株對動物具有傳染性。直到近期,Rice, Ploss和同事們又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要CD81和B類I型清道夫受體(scavenger receptor type B class I,SR-BI),以及兩個緊密連接分子claudin 1和occludin的參與。研究人員證實人類CD81和occludin是丙肝病毒進入小鼠細胞的必需分子。
在新研究中,洛克菲勒大學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將一些已獲鑒別的人類基因導入到了小鼠體內,隨后檢測了丙型肝炎病毒對這些動物的感染情況。研究人員將小鼠分為兩組:在第一組小鼠體內導入CD81和occludin基因,而另一組作為對照組。研究人員證實第一組小鼠的肝臟表達人類CD81 和occludin,且極易感染丙肝病毒。隨后Ploss和同事們又構建了一種新型報告系統,利用這一報告系統他們對活體小鼠中的丙肝病毒感染進行了靈敏檢測。
“我們開啟了第一個先例,利用基因工程小鼠解析了丙肝病毒入侵的過程,確定了SR-BI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并據此確定了一個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Rice說。
目前全球至少有1.3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且這些感染者的病情在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演變為嚴重肝損傷和肝癌。當前針對這些患者所采用的只是一些對癥治療,且具有相當大的毒副作用,科學家們還未能成功地開發出針對丙型肝炎的疫苗。
“丙型肝炎的全球性流行迫使我們必須開發出更加高效的治療策略,其中包括丙肝疫苗的研制,”Ploss說:“新型的小鼠模型使我們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
上一篇: 研究發現煙民在戒煙后容易發胖原因
下一篇: 科學家研發出胞內即時影像檢測共振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