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可導致兒童端粒縮短
日期:2011-05-19 08:30:58
今天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稱他們發現相比于得到正常照顧的兒童,那些在孤兒院度過童年的羅馬尼亞兒童的端粒較短。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染色體上有一個帽子,它的名字叫端粒(telomere)。它的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隨著細胞不斷地分裂,DNA每復制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此外,研究證實壓力也可引起端粒縮短從而導致例如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癥等多種疾病發生。
這一研究是由美國科研人員2000年在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首都)啟動的的一個早期干預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旨在比較在壓力環境下成長的孤兒與收養的兒童(他們能獲得更好的個人關注及高質量的照顧)在健康和發育上的差異。
在研究開始之初,孤兒院在羅馬尼亞非常的普遍,收養制度是當時為這一研究項目而特別建立的。這項研究集中追蹤了年齡在6-30個月的136名羅馬尼亞孤兒,他們被隨機分配到收養家庭中。其余的孤兒仍舊生活在孤兒院。
當這些孩子成長至6歲到10歲時,研究人員獲取了他們的DNA樣本,并測量了他們端粒的長度。他們發現在孤兒院度過童年時間越長的兒童端粒長度越短。
“這表明公共機構的照顧可在分子水平上對兒童造成影響,”研究的負責人之一、美國杜蘭大學臨床心理學家Stacy Drury說
過去曾有一些研究發現在童年經歷過心理壓力的成人端粒長度縮短,針對兒童開展端粒生物學研究仍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研究小組稱這一研究表明如果能將公共機構照顧的孩子們轉至正常的家庭環境中將從多方面改善他們的健康。
“壓力本身是很難界定的。這些研究數據告訴我們端粒長度或許可作為我們稱之為負面經歷累積的一個基本生物標記。”Drury說。
近年來大量研究顯示心理壓力能夠影響成人細胞中端粒的長度,加速衰老。這篇研究論文的主要研究群體雖指局限于羅馬尼亞的孤兒,卻再次印證了心理壓力對于兒童的端粒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在不久前,美籍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一本叫做《虎媽戰歌》的書籍,在書中她詳述了她如何以獨特的“中國式教育“方法在高壓環境下培育她的女兒,轟動了美國教育界,并引起了美國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著名鋼琴家郎朗據說也是在父親的逼迫及嚴厲責罰下練習鋼琴的。如今在中國,亦有不少的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而采用高壓管制的方法督促子女學習。看到這樣的研究數據,父母們是否也會由此及彼做出一些反思呢?或者能有更好的方法讓孩子們在沒有壓力或相對較小的壓力下愉悅地學習,并保障他們健康的成長。
上一篇: 日發現東亞人高血壓相關基因
下一篇: 我國生物靶向藥物研發水平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