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群肺癌易感基因區域研究獲進展
日期:2011-05-18 08:11:36
來自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第三軍醫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發表了中國人群肺癌易感基因區域的又一重要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癌癥》(Cancer)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大儒教授,其早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工程系,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是腫瘤分子流行病學,包括針對肺癌、腦膠質瘤等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和治療進行大樣本和多中心的腫瘤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篩選和鑒定遺傳易感基因、治療和預后相關基因,并進行功能研究,對于惡性腫瘤的預防和個性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肺癌是當今全球范圍內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5%。隨著吸煙人數的不斷上升和環境的持續惡化,肺癌發病率呈現出逐漸增高的趨勢。
在2008年盧大儒教授研究組發現兩種基因的變異可能是導致中國人更易罹患肺癌的原因。在這之前研究人員分析過歐洲,美洲肺癌的易感基因,但是中國人群的肺癌易感基因卻研究得不多。盧大儒教授研究組的這項研究發現ABCB1和ABCC1兩種基因的變異可能是導致中國人更易罹患肺癌的原因。
在這一基礎上,研究組成員再接再厲,發現乙酰膽堿受體亞單位α5(nicotin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units alpha 5,CHRNA5)基因啟動子區與肺癌易感性的具體關聯。研究人員分析了505個肺癌患者樣品,并與498個對照樣品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啟動子未激活或者過度激活的CHRNA5基因也許具有針對肺癌的保護性作用,這說明在CHRNA5啟動子活性與肺癌易感性之間存在重要關聯。
上一篇: 干細胞群缺乏“交流”疑為脫發罪魁
下一篇: 瘦素可調節布氏田鼠哺乳期高攝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