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流感病毒致病力差異研究獲進展
日期:2011-05-11 08:05:07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疫病研究組何宏軒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機體流感病毒致病力差異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從宿主方面較為廣泛的研究了多個物種的免疫相關基因及其表達差異方面情況。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分子免疫學》(Molecular Immunology)雜志上。
H5N1禽流感是一種禽類烈性傳染性疾病,鴨、雞、鴿子等家禽及野生鳥類斑頭雁等均可被感染,但是這些物種之間對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存在明顯差異。流感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不斷發生和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死亡。對H5N1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差異研究一直在進行中,科研人員希望從不同物種間對致病毒株的致病性差異方面找到防治流感病毒的突破口。在這些物種中,以鴨和雞的致病性差異研究居多,而關于野生禽類等非模式物種對流感致病性差異的機理研究甚少。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H5N1流感病毒攻擊了雞胚成纖維細胞和鴨胚成纖維細胞,用實時熒光定量PCR的方法從細胞因子方面來總體分析了目前公認的雞和鴨對高致病性禽流感染差異。此試驗系統研究了IL-1β,IL-2,IL-6,IFN-α,IFN-β,IFN-γ,TLR-7,MHC class I,MHC class II和IL-8。研究結果從宿主本身的先天固有免疫方面闡明了對流感病毒響應變化,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了宿主方面的信息。
該研究的主要創新點是:本研究首次用雞胚成纖維細胞和鴨胚成纖維細胞來研究其對流感病毒的響應,研究發現IL-1β在感染H5N1病毒36h后,DEF和CEF表達差異顯著,DEF要的表達要高于CEF;IFN-α,IFN-β的表達變化在整個試驗階段8h,24h,36h,DEF和CEF差異都達到顯著和極顯著的程度,并且CEF的水平要高于DEF的水平;MHC class I在8hCEF是表達上調的,而DEF是表達下調的,并且表達變化差異極顯著,MHC class II在整個試驗階段都是下調的,在24hCEF和DEF表達差異顯著。這些研究結果從宿主本身的細胞因子方面闡明了對流感病毒響應變化,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了宿主方面的信息。
Molecular Immunology的評審專家認為:“該論文試圖從先天固有免疫方面來觀察這一個重要的病毒對不同宿主的影響,研究得到的信息是很有用的,為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性提供了幫助。”研究者認為,該研究結果為流感病毒藥物的開發和臨床應用打下了基礎,為更好的了解病毒的致病性提供了宿主方面的信息。
上一篇: 科學家解析端粒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