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模擬出基因數百代進化結果
日期:2011-05-06 10:23:57
為漢米爾頓親緣選擇規則提供了證據 |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4日(北京時間)報道,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和洛桑大學合作,使用機器人模擬生物基因在數百代間的進化,闡明了生物學界持久爭論的難題,也為漢米爾頓親緣選擇規則提供了數量證據。該研究將于下周發表在開放雜志《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上。
漢米爾頓親緣選擇規則于1964年由生物學家W·D·漢米爾頓提出。該規則認為,如果一個家庭成員和其余家庭成員共享食物,會增加家庭成員把基因流傳下來的機會,許多基因是整個家族中所共有的。也即一個生物是否和其他個體共享其食物,取決于它和其他生物基因的相似性。但驗證這一規則的活體生物試驗需要跨越上百代,數量過于龐大,幾十年來實驗幾乎不可能進行,漢米爾頓規則因此長期備受爭議。
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機器人技術教授達里奧·弗洛里諾小組設計了一種機器人,模擬基因和基因組的功能迅速完成進化,使科學家能分析檢測與基因特征相關的成本與收益效果。
此前合作小組也作過類似實驗,是用覓食機器人執行簡單的任務,如推動如種子似的物體到達目的地,將此過程多代進化。那些不能把種子推到正確位置的機器人不能留下它們的程序編碼,而較好執行任務的機器人能將自身程序編碼復制、變異,并與其他機器人傳給下一代的編碼重新結合——這是自然選擇的迷你模型。
在新實驗中,研究小組又增加一個新維度:一旦某個覓食機器人把種子推到了正確目的地,還要決定是否與其他機器人共享它。他們還在機器人世界里創造了兄弟姐妹、堂表兄妹、非親戚關系等社會群體。進化實驗持續了500代,不斷重復著利他主義相互作用的各種場面:共享多少和個體成本,這些共享現象按照漢米爾頓規則發生。
實驗結果的數量和按漢米爾頓規則預測的數量驚人地相符。雖然漢米爾頓的最初理論并未考慮基因的相互作用,而在覓食機器人中模擬基因運行,增加了一個基因和多個其他基因結合的綜合效果,而漢米爾頓規則仍然成立。試驗證明,漢米爾頓規則很好地解釋了一個利他基因何時能被傳到下一代,何時不能。
這一發現同樣適用于蜂群機器人。“從這一實驗中我們能提出運算法則,而這種法則可以被用在任何類型機器人的進化合作中。”弗洛里諾解釋說,“用這種利他主義算法,還能改進飛行機器人的控制系統,讓它們更有效地合作,在群體飛行中更加成功。”
上一篇: 研究開發出高通量分析表型新方法
下一篇: 小分子熱激蛋白在種子成熟后期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