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平教授《Nature》揭示自閉癥相關蛋白
日期:2011-05-03 08:44:49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華人學者、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系教授馮國平(Guoping Feng)。其早年畢業于浙江醫科大學,后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師從著名生物學家Josh Sanes從事博士后研究。期間系統揭示了乙酰膽堿能神經突觸的發育機理,同時創建了為神經生物學界廣泛應用的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模型(GFP transgenic mice)。2000年受聘于杜克大學,科研論文科研論文曾在Cell, Science, 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等頂級生物學雜志上發表。在美期間,十多次獲得學術嘉獎,包括 Alfred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Broad Scholar Award, Mcknight Neuroscience of Brain Disorders Award等。
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閉癥在美國的發病率為萬分之14.9。根據全世界的統計,自閉癥的發病率大約為萬分之五,以中國目前現有的總人口數量來估計,有五十萬左右的自閉癥。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4:1。目前科學家們對于自閉癥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癥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雖然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研究人員已通過基因組研究已識別出“自閉癥譜系障礙”的一些候選基因,其中很多都編碼突觸蛋白。最有希望的候選基因之一是Shank3,它在谷氨酸突觸上編碼一個關鍵的“突觸后密度蛋白”。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Shank3 被刪除的小鼠表現出幾個自閉癥特征,包括社會行為缺陷以及異常紋狀體突觸和異常皮質-紋狀體回路。這些發現表明Shank3 在神經連接中起關鍵作用,并且為它在與自閉癥相似的行為中可能發揮的功能提供了一個機制。
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獲得Shank3突變與自閉癥樣行為相關的直接證據。盡管目前研究表明只有很小比例的自閉癥患者存在Shank3基因突變,馮國平表示新研究發現將推動他們在未來的研究中更深入地探索其他突觸蛋白與多種精神疾病的聯系。現在,馮國平正領導他的研究小組進一步解析可能與自閉癥相關的其他神經突觸蛋白基因。
上一篇: 研究發現決定人抗壓能力的蛋白
下一篇: 研究稱HIV可感染造血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