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取得新突破
日期:2011-04-06 10:45:20
通過移植成體干細胞治療甚至治愈老年性黃斑變性,近期獲得重要的臨床進展。該研究已于3月25日發表在Stem Cells上,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首次證實具有將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培育成視網膜細胞的能力。
老年性黃斑變性又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對視細胞外節盤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結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盤膜殘余小體潴留于基底部細胞原漿中,并向細胞外排出,沉積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黃斑部結 構與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種改變更為明顯。玻璃膜疣也見于正常視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繼發的種種病理改變后,則導致黃斑部變性發生。本病大多發生于45歲以上,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是當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目前的一些治療手段只能延緩病情的進展,無法最終治愈。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hiPS)的發現開辟了治療退化性疾病的新的治療途徑,如治療AMD,通過移植人自身的干細胞以產生新的組織和細胞。
對于AMD疾病的移植可行性,研究人員首次弄清楚了如何發揮hiPS的作用,并使其擁有原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的特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死亡,會導致AMD。喬治敦大學科學家主持的該研究使得 AMD再生醫學方面獲得重要的突破。GUMC生物化學與分子細胞生物系助理教授,該項研究的首席作者Nady Golestaneh博士說,首次培育的hiPS-RPE細胞,已具備了RPE細胞的功能和特性,可以成為治療AMD視網膜再生治療的重要選擇。
Golestaneh及其同事采用已建立的實驗室干細胞系,發現在特定環境下由hiPS培育的RPE,在離子轉運、膜電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分泌以及基因表達模式方面與正常眼睛的RPE相類似。然而,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她解釋道,來自于hiPS的RPE細胞呈現快速端粒縮短,DNA的染色體損傷,以及p21表達的提高引起細胞生長停滯。這可能是由于iPS細胞重組過程中,皮膚成纖維細胞的基因中病毒的隨機整合。因此,無病毒iPS細胞的產生及其分化至RPE細胞成為這些細胞在臨床應用上的必要步驟。
這項研究中將開始著重培育安全且可行的hiPS演化體細胞。總而言之,這對于再生醫學的發展而言是重要的一步。
上一篇: 心肌炎由特定免疫細胞侵襲所致
下一篇: 全球抗艾滋病取得顯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