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壓力輕微莫小視
日期:2011-03-29 13:33:39
壓力作用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研究人員2002年至2007年隨訪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1.7萬名年齡介于18歲至64歲的在職成年人。
研究開始前,調查對象填寫問卷,以便研究人員評估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和壓力水平。隨后5年間,研究人員記錄這些人的健康狀況。
統計顯示,5年間,649名調查對象喪失工作能力,其中203人涉及精神健康、其余涉及生理問題,靠傷殘撫恤金維持生計。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英國《流行病和公共衛生雜志》月刊發表論文,認定研究開始前精神壓力較大者5年間喪失工作能力的幾率較大。
切莫小視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調查開始前面對輕微壓力者喪失工作能力的幾率比一般人高70%。這些調查對象中,四分之一出現高血壓、心絞痛和中風等生理病癥,三分之二出現與壓力相關的精神病癥。
布里斯托爾大學研究人員德拉杰·拉伊說:“我們知道,抑郁和焦慮會讓人無法工作。對不少人而言,壓力不足以達到引發抑郁或焦慮的程度。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這些人同樣面臨失去工作能力的風險。”
研究人員說,工作本身就是壓力的最大來源。加班、受同事排擠、對工作滿意度低、不安全感、工作方式轉變、領導無方都會讓人感受壓力。
精神健康基金會的西蒙·勞頓·史密斯說:“解決方案是在一個人精神壓力達到一定臨界點以前向他提供所需支持,無論是在工作層面、還是家庭層面。”
需要注意
拉伊說:“輕度心理壓力與長期傷殘的關聯可能比先前認定更為緊密,對公眾健康的重要性可能受到低估。
“我們不是鼓吹給這些(承受輕度壓力的)人打上新標簽,”他說,但我們“可以作些努力,讓他們減少若干年后失去勞動能力的風險。”
面臨精神壓力,一些人會出現失眠、情緒低落、抑郁以至自殺傾向。壓力同樣會影響一些人的生理狀況,喪失胃口、惡心甚至引發心臟病和中風。
研究人員說,壓力之所以引發健康狀況,可能與它對身體的作用方式相關。不過,這同樣可能與人們的偏見相關:不少人認為“精神問題”這個詞太過“驚悚”,更愿意查找生理原因。
下一篇: 中國科學家突破干細胞研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