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應對“輻射污染”恐慌癥
日期:2011-03-25 13:02:32
回國人員未檢出輻射污染
“好友從日本回來,很想熱情擁抱,卻擔心沾染到核輻射,怎么辦?”一些網友最近在微博上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原所長、復旦大學教授顧乃谷為這樣的尷尬心情帶來了好消息:最近,不少日本回滬人員擔心自己是否受到輻射污染,紛紛找上門希望做相關檢查,檢測結果顯示,這些人員體內的輻射劑量基本正常。
顧乃谷說,即使有少量放射性污染物殘留在體外,可將隨身穿著的衣物用塑料袋裝好后丟棄或徹底清洗。
防輻射服毫無防輻射作用
繼囤積碘鹽、搶購碘片等舉動之后,一些市民又開始爭購孕婦專用的防輻射服。對此顧乃谷表示,普通防輻射服只能為人體屏蔽掉部分電磁輻射,對于放射性物質釋放出的射線毫無防護作用。
顧乃谷解釋說,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核素是碘-131和銫-137,這些放射性物質會不斷向環境中釋放β、γ射線,其能量分別高達0.6百萬電子伏特和0.36百萬電子伏特?!耙粚颖”〉姆垒椛浞M能擋住高能射線?!”
對日本食品不必過分擔憂
受核輻射污染影響,向來以高品質著稱的日本食品也日漸遇冷。上海市核學會理事、上海束能輻照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戚文元副研究員認為,消費者盲目“恐日”并不理性。
核輻射對食品的影響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外照射,二是放射性顆粒飄落在食物表面。對于外照射基本用不著擔心,至于后一種污染,也可通過一定的措施消除或加以預防。
戚文元說,出于殺菌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少食品其實都接受過射線輻照,如調味品、大蒜、中草藥等。通常,食品輻照的劑量在10千戈瑞(從絕對值的概念講,1戈瑞=1西弗)左右,但這只會殺死食品中的細菌,而不會在其中殘留任何放射性物質。因此,即便某些食品或農產品受到放射性污染源的照射,也只是“過而不留”。
“退一步說,如果瓜果蔬菜沾染上了放射性顆粒物,只要用流水反復沖洗,即可清洗掉99%以上的污染。”至于有市民擔心,放射性物質可能在海洋生物體內聚集,戚文元告訴記者,目前,香港、臺灣等地區對進口食品均增設了放射性檢疫。如有必要,國內的檢驗檢疫部門完全有能力將受污染的海洋生物擋在國門之外。
美國專家表示,日本核輻射的威脅明顯被夸大。實際上,只有目前仍留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約300名工作人員,會面對較嚴重的風險。
盡管日本政府一再保證,福島第一核電站所釋放的輻射量不足以危害人們的健康,可是不少東京居民仍遷移他處,大批外國人則匆忙撤離日本。
事實上,東京并沒有受到輻射的太大影響。東京目前的輻射量比平時高出10倍,即每小時達0.809微西弗(microsieverts),但這樣的輻射指數,其實還不到照X光核輻射的十分之一。
隨著福島核危機日趨嚴重,不止日本與鄰近國家的人民擔心受核輻射污染,就連遠在美國的民眾也陷入恐慌。
專家曾警告,在缺乏真正核威脅的情況下,服用碘片和碘鹽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傷害,但民眾仍聽信碘片和碘鹽可防核輻射的謠言,在美國、中國和其他地區掀起搶購熱潮。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放射科和放射腫瘤學臨床教授布什伯格說:“一般人對輻射的害怕程度過于夸張,在美國就是這樣,而在日本更是如此?!?
專家指出,其實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少許的輻射性物質,而人們每年接觸的輻射量就取決于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從1至10毫西弗不等;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道爾頓核研究所流行病學客座教授韋克福德說:“一般市民現在所接觸到的輻射量不足以令人擔心。說白一點,許多日本人通過電腦斷層掃描來檢查是否患有癌癥,其實這些掃描所釋放的輻射量達10毫西弗(1萬微西弗),遠比他們現在接觸的福島輻射量高?!?
眼前較令專家們擔心的,是目前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進行搶救任務的工作人員的健康。
日本各地的輻射威脅至今不大,主要是因為工作人員將輻射性物質控制在核電站內。核電站內的輻射指數一度達每小時400毫西弗,是一些核工業員工和鈾礦工每年接觸的輻射量的20倍。
專家相信,核電站現有的輻射量足以導致員工出現輻射感染病狀。
美國最大核電站、亞利桑那州帕洛弗迪核發電站前醫療主任巴克林醫生說:“這些人真的很勇敢。你可以讓他們不吸入輻射性物質,可是我們現在說的是,他們也受到強烈的光束照射,這是不能防范的。這就好比用300磅的鉛來包裹全身。
“我想,這些人現在所做的就與拿手榴彈來扔自己是一樣的道理?!?BR>
上一篇: 美稱氡污染成肺癌重要誘因
下一篇: “瘦肉精”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