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展望:癌癥預防
日期:2011-03-25 12:56:39
Nature雜志3月24日刊特別推出了“Outlook:Cancer Prevention”專題,從多個側面報道了癌癥預防的知識。
全世界每年因癌癥死亡人數約為760萬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到2030年,因癌癥死亡人數每年將超過1700萬人,將比現在翻一番,尤其是在亞洲和發展中國家。因此,防癌和抗癌是全世界一個持續和緊迫的任務。依據現在研究,很難有一種單一的特效方法和藥物可以防治癌癥,只有采取綜合的措施,其中預防和早期發現是最重要的。在癌癥預防中,控煙、減肥、限酒、合理飲食、防止感染、適當運動、遠離危險因子等是最重要的。
自從1971年美國實行國家抗癌計劃以來,癌癥防治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展。美國癌癥協會(ACS)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IH),依據1991年至2006年的全國統計,宣布在15年間,美國癌癥死亡率降低了15.8%-21%,其發病率(新發病例)每年以1%的速度遞減(JAMA. 2010;303(11),PLos One. 2010;5(3): e9584)。
總結者15年來美國抗癌所取得巨大進展,主要有三條經驗:一是成功預防,尤其是吸煙人數的減少;二是早期發現,癌癥普查日趨普遍;第三才是癌癥治療方法的提高,尤其是姑息性處理。在三條經驗中,最關鍵的措施是全民的宣傳和教育。這些,我們本該是應該和能夠做到的,而且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我們卻沒有做到,更沒有做好。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和檢討。基礎水平,環境污染,生活習慣,職業危害,人口老化等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一些希望“發癌癥財”的人和事,還是大有人在。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和一些亞洲發展中國家,癌癥的發病率不僅不降低,相反每年以2.5%的速度惡性增長,據2007年5月衛生部統計,城鎮和農村居民癌癥死亡率增加了14.7%和21.6%。現在,我國每年有近200萬人因癌癥而死亡,約占總死亡率的四分之一,成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殺手”。每年我國用于癌癥治療的費用高達1000億元以上,嚴重制約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中國與美國在抗癌戰線上如此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