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的關鍵調控分子確定
日期:2011-02-17 11:23:54
腭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疾病,新生兒發病率高達1/2500,在患病個體及其家庭中有著相當高的發病率。腭裂的病因很復雜,與遺傳和環境因素相關。轉錄因子編碼基因p63以及干擾素調控因子6(IRF6)的突變曾被分別鑒定出,作為腭裂的原因。
IRF6基因編碼了一種轉錄因子,它的特點為高度保守的DNA結合結構域以及不那么保守的蛋白互作結構域。IRF6的突變引起了范德伍茲綜合征(VWS)和腘翼綜合征(PPS)。這些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特征為不同程度的唇裂、腭裂、下唇瘺,牙齒,外胚層和生殖器畸形。
p63基因使用2個不同的轉錄起始點和選擇性剪接,編碼了至少6個蛋白變體。所有異構體都包含了DNA結合和異構化結構域,但是它們激活或抑制目標基因的能力有所不同。
盡管IRF6和p63在口面發育中的作用確定,但對它們參與的分子通路還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和來自腭裂患者的人原代角化細胞,以證明IRF6和p63在次生腭發展過程中上位互作。同時攜帶p63的雜合缺失以及Irf6敲入突變R84C(它會導致人的腭裂)的小鼠表現出外胚層發育異常,并導致腭裂。
為了解析這種遺傳互作的機制,研究人員使用了染色質免疫沉淀(ChIP)結合深度測序分析(ChIP-seq),發現IRF6是p63的一個直接目標基因,p63通過一個增強子元件反式激活了IRF6;此元件的基因變異與唇裂的易感性增高有關。測序分析是在ILLumina的測序平臺上開展的。
至此,研究人員確定p63為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調控分子,并提出了一種機制,說明p63和IRF6在人和小鼠的口面發育中的協同作用。今后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說明這些基因如何被調控,并鑒定它們各自或共有的目標,這些工作有可能發掘出更多與腭裂相關的候選分子。
上一篇: 超級計算機助力新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