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完成水蚤基因組測序
日期:2011-02-12 12:35:13
水蚤俗稱水跳蚤,是淡水食物鏈中的基石物種。由于其具有的獨特生物學特性,使其成為了目前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批準用于環境科學和其他生物學領域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水蚤通體透明,其生命周期短暫,并且很容易被克隆。它們還非常容易地對它們的環境變化作出反應。例如,在對掠食者釋放的化學物質做出反應時,它們會長出諸如保護性的尾刺、盔甲和頸齒等。它們還可適應范圍很廣的酸度、毒素、氧氣濃度、食物質量和溫度。這些生物學特性對于科學實驗非常有幫助。
這一國際性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是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中心的基因組學主管John Colbourne。John Colbourne等在新研究中發現,這種極其細小的淡水蝦的親緣生物的基因組中充滿了各種基因。它有著比其他已知的所有動物的基因序列還要多的基因。研究人員證實,相比人類包含23000個左右的基因,在水蚤的DNA中包含了大約31000個基因;而且它只有相對較少的非編碼DNA。研究人員發現水蚤能擁有如此多的基因數量主要是因為水蚤具有很高的基因重復率。其基因重復率大概是其他無脊椎動物的三倍,比人類多出30%。并且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基因為水蚤世系所獨有,這對科學界而言無疑意味著全新的科學領域。
進而科學家們對水蚤基因家族共表達在代謝信號途徑中的相互作用開展進一步研究證實這些重復基因并非隨機存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基因表達分析結果表明大量的旁系同源基因在發生基因重復后獲得了不同的表達模式。那些水蚤特異性基因均對生態環境的改變極度敏感。
這一研究標志著科學家們第一次獲得了甲殼動物的完整基因組序列。研究結果表明這個看似簡單,有著透明身體、關節和四肢、復眼結構以及簡單神經和循環系統的小生物不僅擁有非常龐大的基因組,并且具有很多神奇之處。
文章的作者表示他們希望對水蚤基因組的測序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生物,特別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那些生物,是如何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的。
上一篇: 甲流成為當前我國流感主要流行病毒
下一篇: 新型艾滋病疫苗在雌性獼猴身上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