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完成大黃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
日期:2011-02-09 15:57:56
大黃魚屬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黃魚屬,是我國特有的名貴優質魚類,曾列中國四大海洋漁業對象之首位,被譽為“中國國魚”。歷史上大黃魚年產量最高近20萬噸。由于多年酷漁濫捕,自然資源已近枯竭。近年來,養殖大黃魚種質退化、病害頻發、性早熟嚴重、生長和抗逆性能降低等,更是困擾著大黃魚產業的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大黃魚基礎生物學進行深入研究,從基因、基因組等不同層面對大黃魚生長、抗逆、性成熟等相關性狀及其機理進行解析,揭示大黃魚的生命奧秘,為推動大黃魚養殖業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大黃魚全基因組的測定和序列圖譜的成功繪制,將會對大黃魚基礎生物學研究和大黃魚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項目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劉赟副教授說,研究結果表明,大黃魚基因組包含48條染色體,比人類多兩條,全基因組大小在750M左右,相當于人類的四分之一。
“一個物種基因組計劃的完成,標志著對這一物種生命密碼天書進行人工編輯時代的到來,意味著這一物種學科和產業發展的新開端。”該項目負責人、浙江海洋學院副校長吳常文教授說。
大黃魚全基因組的測定和序列圖譜的成功繪制,將會對大黃魚基礎生物學研究和大黃魚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更深入地了解與大黃魚生產性狀如生長、抗病、耐寒等性狀的遺傳機制,為性狀改良和遺傳育種奠定基礎,快速開發出大黃魚部分疾病的有效藥物,通過基因工程手段生產對人類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海洋藥物等。
項目組同時表示,希望大黃魚圖譜作為一種公共資源,與致力于大黃魚研究和保護的研究人員共享,相關網站建設預計于2011年6月完成,屆時研究人員可以下載到大黃魚圖譜完整的數據庫。此外,項目組正籌劃進一步聯合開展其他典型海洋生物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研究,相信隨著這些工作的相繼開展,將大大推動我國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的發展,使我國海洋生物學的研究真正進入基因組時代。此項工作是高校產學研用結合的一項典范,新成立的“海洋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就此吹響了向海洋生物世界進軍的號角。
上一篇: 人類豬流感兩年在港奪80條人命
下一篇: 馬來西亞跟進令人驚訝的轉基因蚊子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