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專家破解世界難題 首發現肝癌轉移源頭
日期:2011-01-21 09:54:07
上海中山醫院肝研所專家欽倫秀等領銜的課題《肝癌轉移機理的新發現及其意義》14日榮獲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據介紹,癌轉移是癌癥病人主要死因。專家告訴記者,轉移復發是影響腫瘤患者預后的最重要因素,是生命科學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攻克肝癌的關鍵。過去,醫學界一直認為癌轉移是癌癥的晚期現象,忽視了從源頭上早期進行干預;對于癌轉移機制的研究主要從癌細胞入手進行尋找,忽視了對腫瘤微環境和整體方面的研究。醫學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轉移機理不明是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關鍵原因,目前臨床主要困惑在于無法早期判斷和預測哪些病人已經或將會發生轉移復發,由此更無有效防治措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欽倫秀教授負責的課題組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的指導下,對肝癌轉移機理進行十多年潛心研究,獲多項新發現。課題最首次發現肝癌轉移相關基因改變在原發瘤階段即已存在,153個基因分子標簽可成為預測肝癌轉移新手段,其中骨橋蛋白已證實有明顯的預測價值;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肝癌細胞中染色體8p缺失與肝癌轉移關系最大,臨床也證實外周血DNA中8p缺失可用于轉移預測;他們還首次發現癌旁肝組織中炎癥免疫反應失衡促進轉移,炎癥免疫分子標簽也可預測轉移。
專家稱,研究轉移發生機制將為轉移防治提供預測指標和防治靶點,并有助于早期識別或預測高危患者,進而探索有效干預措施,延長腫瘤病人生存時間。
據了解,課題組的相關論文在諸多重量級國際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歐美、日本腫瘤專家多次將本項目的發現列為肝癌甚至腫瘤轉移研究領域的最重要進展;Nat Rev Cancer述評認為,本項目發現回答了有關“腫瘤轉移潛能是在原發瘤階段即已存在,還是在腫瘤轉移過程中獲得的”這一問題,有助早期發現轉移前腫瘤。
據悉,由湯釗猷院士領銜的上海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自1968年成立以來,向肝癌發起了“三大戰役”“小肝癌的研究”、“不能切除肝癌縮小后切除的研究”以及“肝癌復發轉移的研究”。歷經40多年的堅持不懈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將肝癌研究不斷引向深入,使肝癌由“不治之癥”變為“可治之癥”,創造了治療肝癌的“世界奇跡”。 至今,肝研所已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自然科學。
上一篇: 新一代測序方法發現基因突變
下一篇: 日研究發現擁有自抑基因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