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學家揭開糖分子變形之迷
日期:2011-01-17 15:20:45
糖分子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有機分子,不僅在人類飲食中很常見,而且還能以纖維素和甲殼素的形式存在于植物和昆蟲細胞中。早在1955年,科學家就從化學上確認了糖分子的變形現象,并將其命名為異頭效應,不過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有水或其他物質存在并產生影響的結果。
為了證實這個理論,在戴維斯教授和西蒙斯教授領導下,英國牛津大學兩個團隊的研究人員將糖氣化,使之與其他所有物質分離,然后監測它們的表現。研究發現,分離出來的糖分子仍然保持著不尋常的化學外觀。
戴維斯教授解釋說:“異頭效應是有機化學的基礎,但是直到如今,我們對它的了解還非常有限。如果糖不能改變形狀,那么我們的生活將完全不同,也許很多生物進程就再也不會起作用了。”
他還表示,糖很可能將成為制造業的未來,因為利用糖分子可以生產化學品,其可用性遠遠大于石油,而且人類也不太可能把地球上的糖耗盡。從理論上來說,化學家幾乎可以將糖制成任何有機分子,因此人類應該可以利用糖去取代石油,并生產出需要利用石油生產的所有產品。
糖對醫藥的影響可能也同樣巨大,人們對糖的了解遠不及對DNA和蛋白質之類分子的了解。戴維斯教授指出:“將糖生物學轉化為醫學是生物學的最新前沿。但一旦能夠達成,我們將獲得巨大的回報。”
上一篇: 美研發可快速制造烴類燃料反應器
下一篇: 中科院大熊貓研究獲Science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