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阿片受體相互功能調控新機制
日期:2011-01-14 18:11:21
1月13日,美國《神經元》(Neuron)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旭研究員和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鮑嵐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Facilitation of μ-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by preventing δ-opioid receptor-mediated co-degradation”。
嗎啡等阿片類藥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鎮痛藥,但易造成耐受和依賴等副作用。脊髓中阿片肽及其受體組成痛覺抑制性調制系統,其中μ阿片受體介導嗎啡等鎮痛藥的作用,δ阿片受體介導內源性腦啡肽的作用。以往研究提示δ阿片受體可以與μ阿片受體形成異源多聚體,同時負向調控μ阿片受體介導的鎮痛功能。然而,人們對其中的機制還了解得很少。
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阻止μ阿片受體進入δ阿片受體介導的受體降解途徑可以增強μ阿片受體介導的鎮痛效力。在δ阿片受體特異性的激動劑刺激下,位于細胞膜上的δ阿片受體和μ阿片受體共同被內吞進入細胞內,并主要進入溶酶體進行降解。他們還發現μ阿片受體的第一次跨膜段介導了其與δ阿片受體的結合,因此設計了將幫助大分子穿膜的TAT肽段連接于μ阿片受體第一次跨膜段C端的干擾蛋白,用于解除脊髓痛覺傳導通路中兩類阿片受體間的相互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注射該干擾蛋白可以阻礙脊髓內的δ阿片受體和μ阿片受體相互作用,不但提高了嗎啡的鎮痛效果,而且降低嗎啡的耐受作用。這些結果提示,激活δ阿片受體可以造成兩類阿片受體的共同內吞和降解,該機制對μ阿片受體的脫敏起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該研究結果為提高阿片類鎮痛劑的鎮痛效果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該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上一篇: 美研究發現新蝴蝶物種“輪流求愛”秘密
下一篇: 鋼圈標識會影響企鵝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