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技術之疾病分析新技術
日期:2011-01-11 11:58:53
時近歲末,各大雜志接連進行了年終盤點,近期出版的《Nature》雜志也對2010年進行了回顧: 2010 Review of the Year,評點了2010年的科技進展,科技政策以及重要人物。其中《Nature Methods》也盤點了年度技術,選出了2010年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光遺傳學(optogenetic)工具。
除了光遺傳學技術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2010年最值得關注的幾項技術,分別為:鋅指核酸酶技術、定向蛋白質組學技術(Targeted proteomics)、測序技術(Torrents of sequence)、單分子結構分析技術(Single-molecul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新型生物成像技術(Adaptive optics for biological imaging)、聯合疾病分析技術(Networking to understand disease)和三維超高分辨率顯微技術。
其中涉及到醫藥健康方面的主要就是聯合疾病分析技術(Networking to understand disease)了。目前大多數人類疾病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遺傳信息改變而引起的,許多疾病都是復合分子因素變化共同引發的,這些因素不僅包括遺傳因素,而且也包括了環境的影響。而且甚至那些“單基因”疾病也可是是受到其它位點的等位基因的調控,由一些非遺傳因素共同確定的,因此我們需要更為全面,更為系統的解析這些疾病。
系統生物學就是一種研究生物系統組成成分的構成與相互關系的結構、動態與發生,以系統論和實驗、計算方法整合研究為特征的生物學。系統生物學不同于以往僅僅關心個別的基因和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在于研究細胞信號傳導和基因調控網路、生物系統組成之間相互關系的結構和系統功能的涌現。
目前有不少不同的系統研究方法,比如在癌癥研究中,2010年就完成一些全球范圍的基因組分析研究,Nature發表了題為“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ancer genome projects”文章,說明了相關情況。
在2010年公布了不少個人癌癥基因組序列,預計之后每年將有數以千計發表。“國際癌癥基因組聯合體” (ICGC)成立的宗旨是,對與有關成人和兒童主要癌癥(共有50種不同癌癥類型和/或亞型)的大規模癌癥基因組研究相關的數據進行跟蹤。
目前國際癌癥基因組計劃正聯合全球的力量對癌癥基因組開展研究,50種不同類型的癌癥,25000個癌癥基因組將幫助科學家從基因組學水平,表觀遺傳學水平,轉錄水平解釋癌癥的發生發展。科學家們希望,這些試驗結果可以對癌癥的預防或是治療帶來有意義的指導。
癌癥基因組計劃由加拿大、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法國、德國、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多個國家的不同研究機構參與并分工合作,計劃希望,在2020年以前找出所有困擾人類的致癌基因元兇,繼而診斷、治療這一“絕癥”。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巴克說,它將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進行的最大一項基因工程,幾乎能抵上100個人類基因組計劃。
除此之外,一些描述蛋白功能的圖譜也獲得了突破,比如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獲得了一張釀酒酵母的大規模遺傳相互作用圖譜。通過研究540萬個基因對,他們構建出基因組規模的遺傳相互作用圖譜,覆蓋75%的釀酒酵母基因。
研究人員利用現有的大型酵母蛋白相互作用數據組來進行比較。盡管不同方法得到的相互作用之間有重疊,但只有一小部分表現出功能相互作用的基因對被實際確認有相互作用,表明互補方法還有待開發。他們還發現了遺傳相互作用和化學-遺傳學相互作用之間的重大關聯,化學-遺傳學相互作用是指產生了化合物超敏性的基因敲除,表明同一個基因同時參與了保護細胞免受遺傳和環境攻擊。
另外還有科學家發現了能了解致病基因網絡的新技術,這一技術比傳統方法釣取與疾病相關基因的方法更全面,并已被用來確定新的藥物靶點。
傳統上,要找出與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首先是在有特定疾病的人中確定與這一疾病相關的染色體,然后再定位單一基因是與該疾病有因果關系。然后研究人員,以追查染色體上的該基因有什么功能什么,為什么會引發疾病。
而新方法則是尋找已知基因表達的變化,并發現疾病相關的基因網絡,而不是單一的基因開關。研究人員還利用這一方法從數百個冰島人身上收集了血液和脂肪樣本,分析了每個樣品中23720個已知基因的表達,并這些將結果每名參加者與身體質量指數聯系起來。
之后還進行基因組搜查,找出哪些額外的DNA序列發生變異,會導致出現一些基因表達的改變。這種方法在概念上是類似于傳統的遺傳相關性研究,但是,從基因表達變化的信息開始,使得研究人員可以了解,這些變異如何影響到肥胖。他們的方法可以獲得數以千計的DNA變異,其中表達發生改變大部分的基因是相互臨近的。
上一篇: 分子伴侶在蛋白質合成中發揮關鍵作用
下一篇: 最新Nature china亮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