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干細胞基因表達與其病況相關
日期:2011-01-07 13:46:53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認為,白血病患者表達出更高的腫瘤干細胞基因水平,與表達較低基因水平的患者相比,其病后的狀況要更加糟糕。
該發現首次揭示了腫瘤干細胞的假設-部分腫瘤來自于,并受供于一小撮自我更新細胞。該假設可預測病患的病況及有益于改善臨床治療。
助理研究員Ash Alizadeh醫學博士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對這些抵制化療的自我更新細胞進行有效的治療,病人的病情很可能會復發。此外,盡管很多的實驗室證據支持該概念,臨床證據則認為目前腫瘤干細胞的假設正在淡化。
Alizadeh是該研究的聯合作者,發表在12月22日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高級研究員Andrew Gentles博士是該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研究人員對正在荷蘭、德國、日本及美國治療中心里1000多名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AML)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腫瘤干細胞的假設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肯定,全世界研究者已證實了在該類頑固的血液腫瘤中的亞細胞群,此類腫瘤抵制治療,并且在動物模型上出現病癥復發的癥狀。很多人認為為了治療的完整性,必須根除這些干細胞。
Majeti和Alizadeh博士表示在腫瘤干細胞表面發現的蛋白質CD47與另一種抗體結合,能夠清除實驗小鼠體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CD47 可發出一種被稱為"不要吃掉我"的信號,可保護細胞不被免疫系統清除,該信號也發現在其他腫瘤的干細胞上。在人體中,針對類似結合抗體治療的最終測試研究正在進行中。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者非常有興趣了解,白血病干細胞是否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發揮類似的重要作用。AML是在成人身上產生的一種急性血液腫瘤。
在過去的四十年里,我們對于治療AML做出的進步非常少,我們仍舊使用相同的藥物和治療,有 70%患有AML的病人都在確診后五年死亡。
研究組使用兩種細胞表面標識以確認白血病干細胞,可將這些細胞從來自七名患者體內的腫瘤樣本中分離出來。他們隨后將干細胞整個基因表達模式與腫瘤的其他細胞相比較,以確認52個基因的表達在腫瘤干細胞與非干細胞間的差異。
有趣的是,基因表達模式與那些在正常的血液干細胞中發現的模式相類似,正常的血液干細胞會產生血液細胞和免疫系統。這種類似性暗示了腫瘤干細胞不僅能自我更新,并且他們像正常干細胞那樣在需要時候才進行分化。難得的分化可能是腫瘤干細胞脫離許多那些針對迅速分化細胞的傳統治療方法的途徑之一。
Alizadeh說,就如這些細胞處于潛伏狀態,等待化療將大多數細胞消滅后出現。當研究者將這些一千多名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白血病干細胞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做比較,他們發現高水平的基因表達與病人糟糕的病況間有高度的聯系。來自德國的試驗組里,基因表達較高的病患在三年里的死亡率是78%,而低水平的病患是57%。
Plevritis和 Gentles打算研究白血病干細胞中的基因表達模式,以確認重要的調控模式,它們可能推動腫瘤中的細胞層次。研究者也開始致力于尋找方法以使該發現在臨床中更有效。
最后,小組將繼續研究數據以決定對于高表達基因記號的病患采取有效的治療。我們想知道有高白血病干細胞負擔的病患是否能對某種治療反應良好,哪種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骨髓移植有時對于治療AML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移植本身對于本人而言有很大的風險。如果不可能幫助那些有高表達基因的人,我們可嘗試其他的方法。這一發現增加我們臨床方面的信息,腫瘤干細胞的假設對于人類疾病相當重要,它可定義疾病的特性,以幫助我們決定每個病患是否能參與臨床試驗,或者他們最初的治療是比標準的方法更加激進。
上一篇: 干細胞缺陷或是導致脫發的主因
下一篇: 《科學》社論:模式生物研究關乎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