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形成條件研究獲新進展
日期:2010-11-23 13:26:35
據當地媒體報道,最近一期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的兩篇論文指出,根據最新科學研究,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形成和演變時間跨度長達6500多萬年,其間地球急劇變暖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高溫條件以及安第斯山脈的緩慢隆起是亞馬孫地區生物多樣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卡利納·霍爾教授與巴西阿克雷聯邦大學及巴西石油公司的科研人員參閱各學科廣泛的研究資料,包括分子種系發生、生態、地質結構、古生物等學科,對新生代時期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古生物種群以及地質演變進程進行了研究,時間跨度為6550萬年。他們發表的論文提出,安第斯山脈的隆起誘發了復雜的地質演變過程,從而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另一篇論文是由巴拿馬史密森納熱帶研究院的卡洛斯·哈拉米略撰寫的,論文指出,最近6500萬年以來地球急劇變暖,對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熱帶雨林的形成產生了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熱帶雨林是在高溫和二氧化碳聚集的條件下形成的,這一條件在5500萬年時是當地的主導因素。研究人員指出,在3個熱帶雨林地區采集的花粉、孢子及其他有機物化石證明,植物的豐富性在增長(其中大部分是產果實植物)。他們的結論與原先認為熱量聚集對熱帶生態體系的形成起消極作用的觀點相反。
上一篇: 研究發現艾滋病病毒增殖新機制
下一篇: 緩釋尿素或可顯著提高水稻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