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抗生素耐藥性已成“全球威脅”
日期:2010-11-12 17:06:28
今年夏季以來,一種“超級細菌”在多個國家傳播,媒體曾將此歸咎于醫療旅游。而加拿大醫學專家約翰·康利11月8日接受世界衛生組織采訪時強調,是濫用和錯用抗生素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催生了“超級細菌”,這才是更為重要的問題。
康利是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抗生素耐藥性中心教授。他介紹說,這次在多個國家傳播的是一種可以產生NDM-1酶的細菌。NDM-1酶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有耐藥性,而這是目前最強效的抗生素類別之一,因此這種細菌才被歸為“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并非首次出現,但這次卻有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康利說,首先與以往相比,這種新的耐藥模式出現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菌中,而且這些能夠產生NDM-1酶的菌株中至少有十分之一似乎具有廣泛耐藥性,即所有已知的抗生素都對其無效。其次,主導NDM-1耐藥模式的基因很容易從一種細菌傳到另一種細菌,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球在抗生素新藥研發方面沒有顯著進展。
康利說,可以產生NDM-1酶的“超級細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人類將可能退回到沒有抗生素可用的時代。
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濫用和錯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康利認為,這種對抗生素耐藥性的關注對世衛組織是一次獨一無二的機會,可以向公眾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識,可以協調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讓全球重視這一問題。
康利提醒說,在那些抗生素處方監管不力或是可以非處方購買抗生素的國家,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更應該引起重視。他介紹說,有不少國家在控制抗生素耐藥性方面有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法國實施一項名為“抗生素不是自動的”國家規劃,5年中使得抗生素用于流感類疾病的情況減少了26.5%;美國實施“擦亮慧眼”計劃,宣傳理智使用抗生素;加拿大的“需要為細菌用藥嗎”計劃使社區一級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減少了近20%。
上一篇: 《科學》網站關注科技部回應施饒社論事件
下一篇: 研究表明吸煙者肺癌有別于非吸煙者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