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外顯子組測序找到癌基因
日期:2010-11-08 09:50:54
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方法,找到了一種致命性眼睛癌癥的關鍵基因,這一研究成果可能作為未來治療這種癌癥的靶標,并且用于其它具有高度轉移性的癌癥的治療靶標。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遺傳學、醫學和耳科學副教授Anne Bowcock,這位科學家也參與了近期安徽醫科大學有關銀屑病易感基因的研究。
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maligment melanoma of uvea)是成年人中最多見的一種惡性眼內腫瘤,在國外其發病率占眼內腫瘤的首位,在國內則僅次于視網膜母細胞瘤,居眼內腫瘤的第二位。此瘤的惡性程度高,易經血流轉移,在成年人中又是比較多見,在臨床工作中易和許多眼底疾病相混淆。
由于這種癌癥轉移程度很高,因此要找到關鍵的基因并不容易,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癌癥涉及到調節蛋白降解的特別基因的缺陷,為了進一步分析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研究人員采用了外顯子組測序方法,結果發現在研究人員分析的31個腫瘤樣本中有26個(占84%)在一個叫做BAP1的基因中存在著失活性突變。
BAP1蛋白是在1998年作為一個乳腺癌易感性蛋白BRCA1的結合伙伴而被首次發現的。BAP1蛋白可從蛋白質上清除一種叫做泛素的化學加和物,而泛素常常會標記在那些要被毀掉的細胞蛋白上。 這些結果發現,BAP1信號轉導通路不但可作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一種治療目標,而且它還有可能作為其它具有高度轉移性的癌癥的治療目標。
外顯子組是指全部外顯子區域的集合,該區域包含合成蛋白質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涵蓋了與個體表型相關的大部分功能性變異。外顯子組序列捕獲及第二代測序是一種新型的基因組分析技術。
與全基因組重測序相比,外顯子組測序只需針對外顯子區域的DNA即可,覆蓋度更深、數據準確性更高,更加簡便、經濟、高效。可用于尋找復雜疾病如癌癥、糖尿病、肥胖癥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等的研究。同時,基于大量的公共數據庫提供的外顯子數據,科學家們能夠結合現有資源更好地解釋研究結果。
目前許多科學家都利用這一方法找到了致病基因,比如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就從4名弗里曼謝爾登綜合征患者的DNA中準確找出了致病基因變異。他們的研究表明,對于單個基因變異引起的疾病,外顯子測序同樣可以準確找到致病基因,與全基因組測序無異。研究人員認為,外顯子測序也可用于多重基因變異引起的常見疾病,如糖尿病和癌癥的研究中,來揭示該種疾病的致病基因。
下一篇: Science:腫瘤細胞免疫逃逸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