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泥發電獲階段性進展
日期:2010-10-22 15:42:19
據介紹,海底生物燃料電池主要是利用海泥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作為燃料來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產生電子。在海泥中放置負極,在海水中放置正極,電子經過微生物傳遞到電極表面,接通電路,形成“海泥電池”。這種電池符合當前國際和國內低碳、環保和新型能源材料技術的發展趨勢,并且造價較低,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前景。
這種“海泥電池”的海泥和海水全是原生態的,沒有任何添加劑,其奧秘全在電極材料上。若使用一般碳/石墨材料電極,電池功率低,須提高功率才能走向應用。為此,研究小組在電極表面改性處理、電極形狀設計、電池結構設計、測試方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進展。該電池輸出功率可以達到數百毫瓦,遠高于國外文獻報道的海泥生物燃料電池水平。日前,在實驗室里,該電池已能成功驅動收音機、計算器、鐘表和小型玩具平穩運行。
付玉彬研究團隊于2007年初開始了該領域的探索研究。2008年,該課題被列為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在深遠海條件下,海洋儀器的電源供給一直是一個難題,該項目的研制成功為海洋儀器的正常運行提供了持續長效的電源。
據悉,這類電池可望用于深遠海水下儀器的電源補給、海洋環境污染治理、海泥微生物菌種篩選、海洋地質沉積層探測等方面。為了盡快實現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應用,該研究小組目前正在優化結構設計,開展實海研究。
上一篇: 最新研究:男性比女性更易成酒鬼
下一篇: 英首例干細胞人體試驗獲得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