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干細胞基因研究
日期:2010-10-19 13:38:20
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和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歷時三年,進行了2萬1000組基因的研究分析,完成了最大規模的干細胞基因研究。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的Huck-Hui Ng和Frederic Bard,這一研究組在干細胞基因研究方面獲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比如t他們曾發現過具有調節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功能的兩種基因,分別稱為Jmjd1a和Jmjd2c。
胚胎干細胞是多能性的,它們可以分化為除胎盤以外的任何一種體細胞,也可以成為新的、未分化的專科干細胞——這種過程稱為“自我更新”。理解自我更新的遺傳機制對于長期維持胚胎干細胞株的活性非常重要。
在最新的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花費了多年時間,在從2萬1000組基因中尋找干細胞多能性的關鍵基因,終于他們發現了一個被稱為PRDM14的基因。研究人員認為只要啟動PRDM14基因,任何普通細胞都有可能轉化為干細胞,成功率比現有技術高三倍。
由于目前一些常見的干細胞療法用的都是他人捐贈的干細胞,而新的研究卻能直接用病人本身的細胞培養出干細胞,仿佛是為病人量身制定,因此會更理想。
鋅指蛋白轉錄抑制因子(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finger protein, PRDM)是一個有關人類腫瘤形成的轉錄調節因子家族,在細胞分化和惡性變中發揮重要作用。PRDM14是PRDM家族的成員之一。之前的研究發現這一作用因子與癌癥密切相關。
而這一研究組則發現在改造細胞時如果添加PRDM14基因組,那最終培育出具多能性的細胞,將比平日多出三倍。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PRDM14只在人類的干細胞中扮演重要角色,對小鼠干細胞則不重要。這顯示了不同物種間干細胞的差異,也再次彰顯了以人類細胞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提出,隨著更多關鍵基因獲辨識,重新編排細胞基因的方式也將更完善。由于目前一些常見的干細胞療法用的都是他人捐贈的干細胞,而新的研究卻能直接用病人本身的細胞培養出干細胞,仿佛是為病人量身制定,因此會更理想。
這一研究小組下一步將繼續探討如何更好地在普通細胞添加PRDM14基因,以及如何指導干細胞分化。
上一篇: 北大兩長江學者獲突破性進展 被重點推介
下一篇: 研究揭示大腦聽覺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