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致病蛋白研究獲進展
日期:2010-10-08 16:14:12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莊巍研究組(1107組)最近在“使用手性誘導二維紅外光譜中的仿真研究來辨別初期Aβ42的單體結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老年癡呆癥是最為常見的蛋白質誤折疊疾病。其致病的主要機理是致病蛋白(Aβ蛋白)誤折疊后在腦部產生淀粉樣纖維,因此對(Aβ蛋白單體)結構特征的研究是能夠提供聚合路徑早期狀態的直接證據。最近的研究支持以下觀點:Aβ42單體聚合物是由多種有序和無序的構象混合而成,這些物種可以按照在特定區域內典型的β-hairpin的特征構型進行分類。盡管這些物種的結構特征不同,由于有限的時間分辨率以及缺少不同構造異構體的高分辨光譜特征,通常用光譜技術如NMR不能直接跟蹤構象動力學。
莊巍等人運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并結合二維紅外光譜研究了這些物種的結構、互換動力學以及它們的光譜特征。結果證明當普通的,非手性的二維紅外信號的辨別率因它對一般有序參數(這些參數受控于序列的非結構化部分)固有的依賴而受到限制時,各種信號和精心設計的手性敏感脈沖構造會有很高的分辨率,用以辨別各種單體結構。通過綜合模擬研究,展示了手性誘導(cl)二維紅外技術在研究初期Aβ42聚合過程中的能力,并發掘了使該技術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實驗工具的潛力。此工作在生物醫藥學領域,特別是在理解老年癡呆癥等相關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工作以通訊形式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上一篇: 新型疫苗可同時預防天花和炭疽
下一篇: 嬰兒食過營養奶粉或致日后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