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州立大學臺灣博士后被發現捏造論文數據
日期:2010-09-26 15:18:55
據《科學家》雜志報道,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上個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一名前博士后的一篇表觀遺傳學的論文中,有兩幅圖表曾存在數據捏造。
報告透露,這位博士后名叫張宏書(Hung-Shu Chang,音譯),為臺灣的一位訪問博士后,于2005至2006年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生殖與環境表觀遺傳學教授邁克爾·斯金納(Michael Skinner)的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
據斯金納教授稱,張宏書離開實驗室返回臺灣后不久,一位新來的博士后使用新方法重復張宏書的實驗,發現其中關于表觀遺傳學位點的分析結果無法重現,斯金納開始懷疑論文有問題。經過對論文的核查,斯金納發現論文數據與原始數據有很多不一致,但張宏書回臺后已不從事科研工作,斯金納很難與其取得聯系,校方的學術調查也因此陷入中斷。
最終,這篇2006年發表在期刊《內分泌學》(Endocrinology)上的論文因數據捏造被撤銷。談到此事的教訓,斯金納教授說:“就算現在回想起來,我仍覺得那個時候我們是無法察覺到問題的。”
在科學研究中,規模大、數量多的實驗所產生的原始數據由一個人來掌握,這種情況是十分常見的,由此使得數據捏造行為具有隱蔽性,往往不易察覺。
目前,斯金納教授已經專門聘請了生物信息學專業背景的固定人員來協助實驗室進行復雜數據的審核。“以前我從未想過讓多人來驗證數據這事”,斯金納表示,“不過現在,每次論文發表前,我都會請兩個人來各自對實驗數據進行完整的核實”。
上一篇: 美知名基因治療學家胡流清再次撤回兩篇論文
下一篇: 研究揭示端粒維持染色體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