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專訪鄧西平:氣候變化對中國水土保持的挑戰
日期:2010-08-30 15:52:01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鄧西平研究員就甘肅舟曲泥石流特大災害的發生原因,圍繞氣候變化對中國水土保持的挑戰主題,接受了《自然》(Nature)亞太地區通訊員David Cyranoski的電話專訪。
在采訪中,鄧西平根據水土保持研究所在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結合相關資料與報道,向David Cyranoski介紹了甘肅舟曲泥石流的發生特點,主要成因及其災害程度,就我國土壤侵蝕災害的強度與分布進行了闡述。就土地退化與泥石流的成因,鄧西平認為,不合理的砍伐和耕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極易造成水蝕與風蝕,而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氣候增加加劇了這一形勢,其中舟曲特大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短期內強降雨。極端氣候不僅嚴重威脅中國東南部,對于西部干旱地區更為嚴峻。
在解釋防治對策方面,鄧西平認為,應該加強植被建設與恢復,提高水土流失監測預報等級以減少和緩解災害損失與危害。當前條件下,雖然同樣容易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基本具備上述條件,但較為貧困的山區仍面臨滑坡災害等嚴重水土流失的威脅。
在談到未來形勢發展時,鄧西平認為,隨著國家對植被建設與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措施的逐步加強與重視,形勢將會逐步好轉,但仍需要地方政府的切實行動。
上一篇: 2010年諾貝爾獎10月4日起陸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