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來自骨髓移植 科學家借助造血干細胞基因抵抗艾滋病
日期:2010-08-23 16:44:07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在如何延長艾滋病患者生命方面取得頗多成果,但如何根治這一疾病仍是醫學界面臨的難題。
美國《洛杉磯時報》8月21日報道,一些研究人員從一次罕見的骨髓移植手術中獲得靈感,展開多項實驗,希望借助造血干細胞基因“修剪”使人體自身具有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靈感
德國柏林一名白血病患者2007年打算接受骨髓移植。他同時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這名患者的主治醫生格羅·許特爾當時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么不同時治愈這兩種疾病呢?”
其實,盡管艾滋病對一些人而言意味著噩夢,但對另一些人卻無法構成威脅。這些人天生攜帶CCR5德爾塔32基因,可以抵抗艾滋病。
許特爾最終找到了與這名患者成功配型并攜帶抗艾變異基因的捐獻者,成功實施手術。術后61天,這名患者體內已檢測不出艾滋病病毒。
這一醫學奇跡燃起不少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的希望。不過,一些生物學和醫學學者說,這一奇跡幾乎不可復制。
骨髓移植伴有相當大的風險,容易出現排異反應和移植物抗宿主癥,對接受移植者的生命構成危險。另外,找尋具有抗艾基因的配型者無異于海底撈針。
不過,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學教授葆拉·坎農提出一個大膽設想:“既然難以移植抗艾變異基因,那是否能實現人造呢?”
斷路
坎農和她的同事菲利普·格雷戈里認為,可以通過基因療法改良艾滋病患者的基因,使其自身產生抵抗這一疾病的能力。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艾滋病逐漸受到控制,死亡率降低,患者壽命延長。不過,如何預防和根治艾滋病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使用抗艾藥物的患者不得不承受疲勞、惡心等一系列副作用。
近幾年來,一些研究人員發現,趨化因子受體CCR5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控制住CCR5就等于掐住了艾滋病病毒通往人體細胞的“生命線”。
坎農及其研究團隊正是拿CCR5“開刀”并于7月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上發表研究成果。
他們借助“鋅指核酸酶”這種“酶刀”,切割實驗鼠未成熟造血干細胞CCR5等位基因編碼區第185位氨基酸密碼子后的32個堿基,人為使CCR5變異成為CCR5德爾塔32,“剝奪”造血干細胞成熟后生成CCR5蛋白的能力,切斷艾滋病病毒入侵機體的路徑。
這些造血干細胞成熟后,生成普通CCR5蛋白的能力減弱。隨后,研究人員把這些成熟的干細胞重新植入實驗鼠體內。
研究人員將基因“變異”的實驗鼠和未變異的實驗鼠同時暴露在艾滋病病毒下。12周后,他們發現,“變異”實驗鼠體內含有較多可抵御艾滋病病毒的T細胞,艾滋病病毒含量非常低。
臨床
盡管在實驗鼠身上的實驗獲得成功,如何把這一技術應用于臨床仍是坎農面臨的難題。
坎農和格雷戈里帶著研究成果找到希望之城國際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副主管約翰·扎亞博士。
“他們給我們看了研究數據,”扎亞告訴《洛杉磯時報》記者,“那看上去太棒了?!?/DIV>
現階段,研究人員正展開臨床實驗,以求這項技術在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重復性方面實現最優化。
“我們正在寫一本關于如何應用這一技術的書,”希望之城國際醫學中心骨髓造血干細胞研究主管戴維·迪朱斯托說。
研究人員希望,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能在3至4年內為這項技術用于臨床“開綠燈”。
盡管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坎農并不愿意使用“治愈艾滋病”這一短語來定義這項技術。
“人們說我們正在嘗試治愈艾滋病,”坎農說,“我認為更確切的是,我們正試著讓人們在攜帶少量病毒的情形下快樂、健康地生活?!?/DIV>
下一篇: 英國研究發現常吃豆瓣菜有助預防乳腺癌
新聞中心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