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變暖威脅亞洲稻米產量
日期:2010-08-17 14:02:56
科學家8月9日說,氣候變暖導致的更熱的夜間將在未來的幾十年阻礙亞洲稻米產量的增加。
這項首次使用來自農民管理的農場的“現實世界” 數據的研究表明,盡管更熱的白天可能增加產量,更熱的夜間通過減少產量而不僅僅是抵消了前者。
“幾乎沒有人懷疑更高的夜間溫度對于水稻有害,而且進一步的增加將繼續危害產量,除非出現什么技術革新。”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Jarrod Welch說。
這組科學家分析了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從亞洲6個水稻生產大國的將近230個農民管理的灌溉農場收集的6年的數據。
這個國際研究組希望弄清3個因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包括日間溫度、夜間溫度和陽光。
這組科學家證實了此前的實驗性測試所提示的,即更高的溫度導致產量的凈下降。
夜間產量下降的原因可能在于水稻周期的一個關鍵階段:灌漿期。人們認為,在夜間,灌漿所需的能量被轉而用于植株在更熱的天氣下增加呼吸。
這組科學家的長期預測結果甚至更嚴重,因為一旦日間溫度達到了某一點,它們也將開始限制水稻的生長,導致產量的額外損失。
這種現象所處的背景是技術改良(諸如更好的種子、使用化肥和機械化)帶來的水稻產量增加。變暖的凈效應將是水稻產量增長率變緩。
IRRI的水稻與氣候協作體協調員Reiner Wassmann說,利用進化出了適應非常炎熱的環境的水稻品種的植物育種項目可能提供一個解決方法。
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的氣象與氣候研究農業應用中心主任Hilton Pinto說,讓農業適應氣候的行動需要立即開始。
“如果我們希望獲得一種更耐高溫的新的植物品種,我們需要從現在就動手。這需要10年時間,估計每年的研究成本是100萬美元。讓我們現在開始。”
在生活著全世界60%人口的亞洲,每公頃稻田為27個人提供糧食。IRRI估計,到2050年,同樣的土地將需要養活43人。
上一篇: 科學家發現致大腸癌轉移元兇
下一篇: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為造血干細胞創造生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