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氏癥可能具有先天性
日期:2010-08-04 17:33:05
德國萊比錫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俗稱為老年癡呆癥的阿爾茨海默氏癥可能不是由于腦神經細胞的突然衰變,而是患者先天性的腦神經細胞發育不正常造成的。
阿爾茨海默氏癥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最初只是記憶力差,沒有任何其他明顯癥狀,而患者逐漸會變得思維混亂和失去記憶,最終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雖然大腦研究專家早就清楚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是由于腦神經細胞死亡引起——先是少量腦神經細胞死亡,然后越來越多——但導致腦神經細胞大量死亡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通常認為腦神經衰敗過程是由于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在腦神經細胞周圍形成了所謂的蛋白質分子組成的海綿體,海綿體聚集從而影響大腦的功能。二是腦神經細胞的通道發生了阻塞。
萊比錫大學腦研究所托馬斯·阿倫特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另一個可能導致腦神經細胞死亡的原因,他們最近在《美國病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人在兒童早期就會有跡象顯示,是否會在老年得阿爾茨海默氏癥。他們研究了患者不同階段死亡的頭腦樣本,從中注意到一個特點,患者腦神經細胞的遺傳物質副本比正常人要多。除卵細胞和精子細胞外,通常每個細胞含有染色體的兩個副本,即所謂兩個染色體對。而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樣本顯示,其腦神經細胞含有4個、甚至6個染色體對,超出了腦細胞容忍的底線。
阿倫特認為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在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癥狀還非常不明顯的時候,這種超倍染色體對已經在患者大腦中開始集聚,阿倫特稱:“我們相當肯定,這個超倍染色體對在兒童的大腦發育期就存在。”現在需要繼續研究的是,為什么超倍染色體細胞容易變成死細胞?這種發育的缺損是否會發生在其他器官?在懷孕過程中是否存在有害因素影響了腦神經細胞的正常發育?要回答這些疑問還需要時間,但阿倫特認為目前的研究對阿爾茨海默氏癥的預測和及早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
上一篇: 科學家發現肝癌易感基因區域
下一篇: 研究發現倭黑猩猩也會搖頭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