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腫瘤新療法 “餓”死腫瘤
日期:2010-07-19 09:14:18
近年來,癌癥的發(fā)病率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高,而對抗腫瘤的治療方法,卻仍需更多的研究與探索。病理分析是制定治療方案的最重要依據(jù)。
目前,對腫瘤的病理分析從原來的細胞水平已經延伸到了分子水平,可以針對腫瘤基因進行研究分型,以便指導手術、化療、放療及分子靶向藥物的應用。記者采訪了天津市腫瘤醫(yī)院病理科主任孫保存,孫主任介紹,國家對于對抗腫瘤的實驗研究項目非常的重視,現(xiàn)研究所正在致力于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方法——抗血管療法,研究工作進展迅速且順利。
病理分析進入分子水平
孫主任表示,病理分析工作不斷地取得突破,由原來的細胞水平延伸到分子水平,對腫瘤基因可以加以分析,對指導治療意義深遠。通過研究工作發(fā)現(xiàn),有些腫瘤細胞具有耐藥基因,也就是部分化療藥物用在病人體內達不到治療效果,通過檢測耐藥基因和分子靶標既可以避免使用無效的藥物化療,換用其他化療藥物或者使用放療進行治療,也可以選用針對腫瘤細胞基因的分子靶向藥物。
腫瘤中藏有危機血管
孫主任介紹,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正常的腫瘤細胞本身增生活躍之外,還擁有腫瘤的自主血管,這種腫瘤自主血管的生成為腫瘤的生長供應血液、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促使腫瘤生長、向周圍器官轉移,對腫瘤的生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特別容易發(fā)生血液轉移、惡性度生長特別快的腫瘤中還存在一種特有的“擬態(tài)血管”,正常血管由血管內皮構成,而這種新的血管供應模式是由瘤細胞代替血管內皮,直接與血液接觸,獲取營養(yǎng)物質,腫瘤細胞脫落可直接進入血液引起血管轉移。
腫瘤的抗血管治療
針對以上腫瘤細胞中存在的血管,國內外學者提出了抗血管治療的新方法,其區(qū)別于以往的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抗血管療法不以殺死腫瘤細胞為目的,是通過抑制腫瘤中血管的生成,阻斷腫瘤的營養(yǎng)來源,遏制其發(fā)展速度和轉移,使腫瘤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人瘤共存的效果。然而對于“擬態(tài)血管”,孫主任說,“血管生成擬態(tài)”的發(fā)生機制和臨床意義正在研究當中,并得到了國家多項課題和大量資金支持。
視網(wǎng)膜效果評測代替手術評估
孫主任說,我們正在與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學合作,通過腫瘤細胞血管生成的原理,對腫瘤治愈效果評估采用了視網(wǎng)膜觀察的方法。孫主任說,以往對腫瘤治療效果評估是有創(chuàng)的,對晚期的癌癥患者會造成很大的身體負擔。通過觀察眼底,一旦腫瘤細胞產生促血管因子,就可以隨時反映出來,以便監(jiān)測患者腫瘤內血管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也就是可以通過對視網(wǎng)膜眼底血管變化了解腫瘤本身的血管生成情況,還可以經過一段時間的抗血管治療后通過眼底血管觀察來評估治療的效果,而且檢測是無創(chuàng)的,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法。
上一篇: 深刻影響人行為的潛意識
下一篇: 葛蘭素史克將因文迪雅賠償4.6億美元